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择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TD)患者241例,分为Graves病(GD)初发组(83例),GD治疗组(58例)、GD缓解组(66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钠碘转运体抗体(NIS-Ab)水平。结果显示:GD组和HT组患者NIS-Ab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时期的GD患者NIS-A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NIS-Ab可能在GD和HT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H2S在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门静脉与下腔静脉血中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在第15d、第30d、第52d取大鼠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检测H2S浓度.肝硬化早、中、晚期大鼠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H2S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H2S浓度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降低;在肝硬化中期及晚期,门静脉血中H2S的浓度明显低于下腔静脉.结果显示,实验性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可溶性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甘油三酯(TG)在糖尿病下肢溃疡大鼠发病中的作用。采用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中等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同时给予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八周末,所有大鼠下肢涂抹冰醋酸建立糖尿病下肢溃疡模型,观察溃疡变化;12周末处死大鼠,测体重并取血,测空腹血糖、TG,酶联免疫法测sCIMOL及ICAM-1。注射STZ后糖尿病大鼠出现明显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糖尿病并溃疡组血TG、sCD40L及ICAM-1明显高于其他组;而正常对照组与溃疡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CIMOL与ICAM一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TG与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由此可知,sCD40L、ICAM-1、TG可能在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就诊我院的2027例MS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n=382)、超重组(n=1018)、肥胖组(n=627),分析3组间性别、年龄、脉压、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性,对比三组冠心病(ACD)、脑卒中(CVA)和大血管动脉硬化(AS)的患病情况,对MS患者并发ASCV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组间ACD、CVA、A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肥胖MS组高血压、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比例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MS患者并发ASCV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脉压、TG、LDL-C,其中年龄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BMI、脉压、TG、LDL-C通过交互作用影响ASCVD的发生。正常体重组MS患者罹患ASCVD的风险与超重、肥胖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BMI的MS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无显著性差异;BMI正常的MS患者与BMI异常的MS患者具有同样的ASCV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实验组)23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照组)22例,并作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含量测定。结果:两组总腮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门原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脂、血凝功能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