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ArcGIS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ArcGIS软件在解决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组织和空间分析的优势,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数据的组织模式.利用ArcToolBox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某市的城市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站站查询、交通设施数量统计、缓冲区分析等功能模块,并通过建立带权几何网络实现了最短路径查询功能.该成果对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气象观测中雾的定义、记录和编发报。  相似文献   
103.
飞行器前体和Bump型面是乘波体思想在飞行器部件设计中的两大经典案例,可有效提升飞行器总体气动性能,已经成为飞行器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为寻求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的最优设计以提升飞行器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密切锥理论和圆锥绕流流场生成初始的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并通过面元法快速预估气动性能;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的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NSGA-II对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快速优化;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的流动机理。优化后的乘波前体升阻比提升了25.6%,体积提升41.4%。Bump型面阻力系数减少10.9%,横向压力梯度增加12.1%。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乘波前体和Bump气动型面的设计优化,对飞行器整体气动性能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4.
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壳“管流”层的电磁探测证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边缘及其附近地区石棉-乐山剖面大地电磁资料的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和四川地块的电性结构有明显差别, 东部的四川地块地壳总体电阻率大, 西部的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总体电阻率小. 西部地壳分为上中下3层, 中地壳为厚约10~15 km的低阻层, 电阻率最小达3~10 Ωm, 推测它含有较低黏滞度的部分熔融和(或)含盐流体, 易于变形和流动, 是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向东南方向挤出作用下形成的“管流”层. 它使上地壳和下地壳解耦, 上地壳高阻的脆性层以左旋走滑和逆冲的断层运动为主, 地表抬升, 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内. 低阻层把鲜水河-安宁河深大断裂带截成上下两段. 地壳上、中、下层各自厚度的横向变化, 综合产生了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厚度西部厚、东部薄、地形西部高、东部低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10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该区多处发现油砂露头,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该地区油砂特征和成藏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砂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为例,采用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及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对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油砂的富集模式,发现该区砂体空间展布和物性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这两个主控因素对该区油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TiO2/SO42-催化季戊四醇双缩醛或双缩酮的合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固体超强酸TiO  相似文献   
107.
运用补充变量法和马尔科夫过程理论给出了可修复四机器人安全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抽象柯西问题理论构建抽象柯西问题系统模型,运用半群理论解决此类系统解的适定性,在可修复机器人安全系统中引入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08.
单值度量广义逆的扰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有界齐性算子给出Banach空间上的有界线性算子的单值度量广义逆的扰动分析.  相似文献   
109.
属性识别模型发展于模糊数学法理论,能够处理复杂多因素研究对象难以综合评价和定量排序的问题.提出将以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属性识别模型耦合Han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区域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和排序的理论方法,并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8个河口湿地监测站点的风险程度(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琅...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汛限水位实时动态控制的新理念,提出汛限水位实时动态控制方案的决策方法及其实施步骤.引入洪水与兴利连续长系列调节方法并采用PowerBuilder 8.0开发相应的系统软件计算水库的兴利效益,给出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风险率和风险损失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兴利效益指标和风险控制指标构建汛限水位实时动态控制决策方案优选的多指标评价体系.最后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为例,采用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对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进行优选计算,进而确定了水库实时调度过程中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满意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