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药对潜在靶点并研究其治疗PU的作用机制。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核心药对,筛选核心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将核心药对治疗PU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建立药对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233份治疗PU的处方中含216味中药,其中茯苓-白术为核心药对。核心药对的22个化学成分对应的143个潜在靶点中与PU交集的靶点有41个。通过GO分析,得到相关的92个生物学过程,5个分子功能及11个细胞组成,KEGG分析得出15条信号通路。核心药对茯苓-白术能通过JUNIL6TP53AKT1VEGFAMAPK1CASP3EGFRRB1IL1B靶点调控IL-17、PI3K-AKT、NF-κB、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等相关通路发挥对PU的治疗作用。通过探讨中药治疗PU的用药规律,初步阐述了治疗PU的核心药对茯苓-白术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62.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对茵栀黄颗粒中4味药材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的靶点,构建维恩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3.9.0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和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AutoDock 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筛选出茵栀黄颗粒中的43个活性成分,肝纤维化相关靶点111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条目346个,细胞组成条目32个,分子功能条目7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6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TN...  相似文献   
363.
U6启动子是构建CRISPR/Cas9体系中驱动sgRNA转录的重要元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从华金6号金银花中克隆到3种U6启动子,并分别构建5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驱动GUS的植物融合表达载体。以CaMV35S作为阳性对照实验,农杆菌作为阴性对照实验,采用农杆菌瞬时转化法对烟草原生质体进行转染,GUS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原生质体的染色数量和效率。根据染色结果,成功筛选出Chr01 U6-F1这一高效转录的启动子,为后期开展金银花的基因编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4.
为了研究竹红菌素的中试提纯工艺及抑菌效果,在中试生产中,通过不同溶剂、提取方法提取竹红菌素,研究盐析法、降温法和超滤法对竹红菌素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气流粉碎法竹红菌素提取量可达21.4 mg/g,超滤法纯化后,竹红菌素的纯度达到90%以上。对竹红菌素的抑菌活性分析发现,其热稳定性良好,并且对大肠埃希氏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竹红菌素具有天然抗菌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易提取纯化,可作为一种抑菌药物应用到医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365.
利用氨基纳米黏土介导的转化方法,应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生防细菌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B418并研究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将带有DsRed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4T-1-DsRed转化导入B418菌株中,采用细菌培养法、继代培养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检测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通过氨基纳米黏土转化体系成功获得了荧光标记菌株B418-DsRed,与野生菌株B418相比,其生长曲线和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继代培养10代后,标记菌株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现亮红色荧光,能够提取到外源质粒pGEX-4T-1-DsRed,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荧光基因序列DsRed,证明标记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平板对峙培养试验显示,标记菌株B418-DsRed对尖孢镰孢菌和大丽轮枝菌抑制率分别为55.25%和67.55%,与野生菌株B418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外源质粒的导入未影响菌株的抑菌能力。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氨基纳米黏土介导成功实现了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构建的标记菌株B418-DsRed可用于该生防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及与病原菌的互作研...  相似文献   
366.
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项目(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 简称ARP 项目),是实现中国科学院科学资源规划的信息系统工程,是带有科研活动管理特殊性质的电子政务系统。本文主要从ARP 系统实施十年的过程、形成的成果及系统特点进行了论述,就其在促进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服务一流管理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的战略需要,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