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了电网系统的工程设计数据库应用于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思路与方法,并给出了精细化灾害预警系统的系统框架,进而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精细化预警功能的实现过程;提出基于案例(CBR)的电网系统脆性部位的定位理念,为电网系统的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滇池泥炭质土中有机质成分对于土体动强度特性的影响,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饱和重塑泥炭质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固结压力、振动频率对重塑泥炭质土的动强度曲线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有机质含量、振动频率及循环振次控制条件下重塑泥炭质土的动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如下:重塑泥炭质土的动剪应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均随着固结压力、振动频率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有机质含量对重塑饱和泥炭质土的动强度影响最大,土体动强度指标随有机质含量增加呈明显正相关性。重塑饱和泥炭质土动强度受荷载振动频率的影响较小,动强度指标总体上随振动频率的增大有小幅提升。循环振次则对重塑饱和泥炭质土动强度呈负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泥-玄武岩纤维对于昆明地区红黏土的动力特性的改良效果,在已有的室内试验基础上,分别对未改良红黏土和12%掺量的水泥、0.5%玄武岩纤维的改良红黏土,在一定围压和加载频率条件下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着重分析了围压、频率和干湿循环对动力学变形性质与动力学强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前后的红黏土动力特性有所不同,改良前动应力幅值与动应变幅值符合双曲线模型,而改良后的红黏土动变形整体呈现出线弹性,符合线性回归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改良后红黏土的最大动弹性模量明显增加、阻尼比会明显下降、动力破坏形式发生改变、动强度明显增大,并分析了围压、频率和干湿循环次数对改良前后红黏土的动力特性的影响,拟合并得出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4.
抗滑桩被广泛应用于道路边坡、路基工程中以避免工程产生滑坡等自然灾害。近年来,抗滑桩的项目逐渐由人工挖孔转向了机械施工,从而诞生了悬臂段为矩形或方形截面、锚固段为圆形的变截面抗滑桩,变截面抗滑桩与传统的等截面抗滑桩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有所不同,且相对于传统抗滑桩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依托某填方边坡实际工程,按照相似比理论,利用MIDAS GTS NX,以建立的四种截面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的二维边坡进行数值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安全系数、应力、应变等,为变截面抗滑桩的推广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