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采用FLUENT软件,基于VOF两相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及CSF表面张力模型,模拟了油-水环状流在水平管中的流动情况,分析了流体性质(油-水密度差、油-水黏度比、油水界面张力)对油水两相分布特征及水环结构稳定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性质对截面平均含油率基本无影响,在不同模拟工况下均约为73%。但其对油水两相体积分数分布和水环稳定性评价指标(油芯偏心率、水环维稳长度比、管输压降)有显著影响,在模拟条件下,油-水环状流总体上呈上薄下厚的水层包裹位于管道上部的核心油流的偏心形态;当油相密度为996.4 kg/m3,油相黏度为1 743.3 mPa·s,油-水界面张力为22.36 mN/m时,水环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82.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引致大鼠海马形态学可塑与海马齿状回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关系。方法:用水迷宫训练SD大鼠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SDF-1免疫阳性细胞,阳性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胞浆呈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游水组大鼠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与对照组的相比未见差异;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随着训练时间逐渐增多,细胞形态同对照组,胞浆呈深棕黄色,并有一至多个突起。(2)对照组与游水组7、14、21 d的大鼠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在形态和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7、14 d大鼠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21 d大鼠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与对照组的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大鼠海马齿状回内SDF-1阳性细胞可能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引致的形态学可塑性。  相似文献   
383.
药用植物桔梗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药用植物(桔梗)种发无菌苗幼嫩茎尖、茎段为外植体,附加不同种类、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快速繁殖体系.得出如下最佳培养基组合:诱导分化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05 mg/L;增殖培养基MS 6-BA0.4 mg/L 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1/2 MS NAA0.5 mg/L和1/2MS IBA0.5 mg/L.为桔梗优良株系的繁育和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4.
针对传输信号频率特性与传输通道的频率不一致的问题,指出采用二进制频移键控(2SFK)的调制和解调的方法实现频移,主要借助于MATLAB7.0软件设计了二进制频移键控系统仿真平台,对二进制频移键控的调制、频谱、调解等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误码率低、抗噪声性能优越,适合高频信号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385.
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在空间学习记忆时突触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间学习记忆时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突触素的变化。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后停止训练,分别停止3、7及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突触素的表达较强,免疫反应产物叶点状颗粒,在下丘脑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较少,中部较多。在背侧丘脑颗粒大小比较一致,发布较均匀。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的突触素颗粒大小都较均匀,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突触素的表达也未见减弱。结论:提示空间学习记忆可能未导致下丘脑、背侧丘脑区突触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86.
提出一种基于异步更新和延迟更新相结合的算法ADUA,其中异步更新机制充分利用系统的空闲时间对尽可能多的失效视图进行刷新,对那些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而被查询的物化视图,则利用延迟更新进行处理而确保查询的时新性.ADUA算法不但可保证数据的时新性,而且通过对系统资源合理的调度,可提高算法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进一步降低更新开销对查询响应速度的影响,使Web视图的物化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87.
本文基于对ABAQUS有限元软件切向接触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层状软岩隧道在不同层面倾角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层面抗剪强度与锚固支护之间的关系,揭示锚固支护强度对层状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层面抗剪强度较低时,围岩变形可分为基岩变形与层面剪切滑移变形;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基岩变形在层面倾角为45°时最小,且随层面倾角的变化呈“U”形分布;在地应力较小时,层面剪切滑移变形显著,围岩发生层面剪切滑移变形与基岩屈曲变形的复合破坏模式;锚固加固后,随着层面黏聚力增加,层面剪切滑移与基岩变形均呈指数减小,基岩塑性区分布由“纺锤形”逐步过渡为均匀分布,基岩的塑性破坏区显著减小;层状软岩隧道开挖后,垂直层面正应力分布沿层面可分为应力降低区与应力增强区,锚固支护可减小层面正应力的降低幅度,抑制基岩的屈曲变形。层状软岩隧道变形破坏本身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锚固支护可协调层面与基岩之间的变形差异性,使围岩变形区域更均匀,有效提升围岩整体承载力。  相似文献   
388.
当建筑物的体形复杂、高度差异较大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宜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认为。当地基均匀、承载力不是太低时可不设沉降缝,而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来提高结构整体刚度的方法来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陷引起的应力,以达到结构安全、施工方便、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9.
砌体结构在支承处因构造不当而引起挑梁与墙结合面发生裂缝,梁端挠度大于设计值是导致这一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埋入砌体的挑梁构件作为以砌体为弹性地基的半无限长梁分析且能解释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挑梁嵌固长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0.
建立了基于线性调频信号脉冲压缩技术和双天线干涉技术的距离-干涉二维雷达成像模型;在论证成像理论和成像算法的过程中,突破传统仅用单频信号进行干涉成像理论推导的方法,将线性调频信号形式引入到干涉成像的公式推导中来;发现当线性调频信号不能视为窄带信号时,采用原有干涉成像法进行干涉测量时结果存在偏差;指出了这种偏差的理论来源,给出仿真结果,提出坐标参数估计自回归算法对此偏差进行补偿,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