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物理扰动等环境因素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磷、溶解性总磷、正磷酸盐含量等3个指标研究了物理扰动、微生物活性、温度和培养时间等4种环境因素对富营养化河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水体总磷变化的影响效果明显,而对另外两种形态的磷影响较小.对各种处理及其交互作用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4种环境因素对底泥磷释放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物理扰动、培养时间、微生物活性、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间接作用于底泥磷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水质目标管理是以保障水体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完整性为目标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将其融入我国现行的水功能区管理,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水质目标管理角度剖析了我国现行水功能区管理存在的两大不足,主要表现为在目标设定上,缺乏生态系统连通度、种群规模及种群结构、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物理完整性及生物完整性目标;在功能设定上,排污控制区的设置忽视了生物安全性要求.以保障水体的完整性为流域管理的核心目标,提出了水功能区调整及其目标体系构建的技术方法 .首先,在功能设定上取消排污控制区,结合排污控制区对应的水生态功能、压力状况及实际用水需求,进行功能调整.其次,根据水功能区功能需求、水生态系统安全性需求、生境物理完整性需求,提出水功能区保护目标的指标体系.并对淮河流域的主要支流沙颍河流域进行了功能调整实践,对颍河登封-禹州段进行了调整可行性和目标可达性验证,可为我国水功能区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沉水植物对环境因子的生长可塑性,开展了轮叶黑藻在两种底质(沙,泥 沙)和3种初始密度(3.9,15株/钵)条件下的生长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沙质底质相比,泥沙底质显著增大了植物的株高和茎粗,但减少植物对根的生物量分配(P<0.05);较小密度促进了植物向茎的生物量分配,但减小了叶生物量的比例(P<0.05).在沙质底质上,高密度下植物生长较好,表现出有较大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物量(P<0.05),但在泥沙底质上趋势相反,高密度下植物生长较慢(P<0.05);高密度时,植物在沙质底质上生长较好(P<0.05),当密度较小时,则在泥沙底质上生长较好(P<0.05).底质和密度存在交互作用,两者共同影响植物的生长,即轮叶黑藻在不同底质下,对密度有不同的生长响应,而密度不同时,又对不同底质有不同生长响应.结果表明.要成功构建沉水植被,密度和底质类型应综合考虑,依据底质特点合理安排植物密度.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方法在海堤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大丰市港口海堤由海滩淤泥堆砌而成 ,其土质疏松 ,土壤含盐量可达到1 2 % ,pH在 9.0以上 ,土壤贫瘠 .海堤上不易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海堤极易被雨水侵蚀 .为比较应用直播技术是否能够及时形成有效的植被 ,更好的保护海堤 ,在海堤的内外坡分别选取 3块样地为处理实验区 ,外坡样地为 50m× 42m ,内坡为 50m×38m .在邻近实验样地 ,未经处理的区域选择相同面积的样地为对照区 .收集和测定坡面雨淋沟、土壤电导率和 pH的数据 ,以及植物高生长和结籽数的数据 .结果显示 :利用新方法之后 ,雨淋沟的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减少 ,而且有更多的雨淋沟分布在海堤下部 ;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和pH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处理组黑麦草的高度和结籽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基本上形成了可自我恢复的人工生态系统 .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地理耦合模型BIOME4,模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生物群区的潜在分布。根据中国气候-植被的关系对BIOME4的环境限制因子进行修正,运用经过修正的BIOME4模拟现实与未来生物群区的分布。Kappa检验表明,BIOME4可以较精确地模拟生物群区的分布,其中,热带常绿林、热带落叶林、亚热带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冷温带针阔混交林、落叶泰加林和温带草原均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温带针叶林、冷温带针叶林的模拟结果不理想;在SRES-A1B情景下,模拟结果表明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冷温带针阔混交林、泰加林的分布均发生了明显的北迁;在未来生物群区分布的主要变化区域位于海南沿海,热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北亚热带和温带大部分地区以及冷温带和寒温带境内大部分地区。热带森林、亚热带混交林、冷温带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分别增加了1.167 6×105、5.004 8×105与6.110 0×105 km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泰加林的面积分别减少2.089 0×105、2.162 8×105和2.517 0×105 km2;温带针叶林在未来消失。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对不同光强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00 %、50 %和5 %自然光强),测定了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及其相应的形态指标,以探讨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功能执行及叶形态建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银缕梅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随着光强下降而显著降低,表明当年生新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低强度光。全光强下银缕梅幼苗虽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同样显著高于弱光下的幼苗,表明在幼苗建成阶段其强光利用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散发过剩的光能。50 %光强下的银缕梅幼苗叶片的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5 %及100 %光强下幼苗叶片的SLA,并且单株产叶数显著增加,说明在中等遮荫条件下银缕梅幼苗可进行有效的光合功能执行,并在形态建成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响应。5 %光强下银缕梅幼苗的SLA最低,但单位面积及单位干质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50 %与全光照下幼苗的相应指标。银缕梅幼苗在光合功能执行以及叶形态建成等方面对低光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策略,较好地解释了自然种群中幼树(幼苗)个体占据绝对优势的现象。但作为典型的阳生性树种,生长后期的光资源限制则可能导致植株处于“光饥饿”的压制状态,严重限制其种群更新。光环境的改善将直接促使幼树(幼苗)从光制约状态释放出来,以利于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相似文献   
17.
江苏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江苏自然湿地总面积为 9.97× 10 5hm2 .湿地景观可分为海岸带湿地景观、洲滩湿地景观、湖泊湿地景观、沼泽湿地景观和河流湿地景观 ,面积分别为 3.0 5× 10 5hm2 、4 .6× 10 4 hm2 、4 .2 1× 10 5hm2 、6 .8× 10 4 hm2 和 1.5 7× 10 5hm2 .江苏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可分为盐土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沙丘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内物种丰富 ,高等植物有 4 84种 ,海岸带湿地已记载的鸟类有 2 4 1种 ,湖泊鱼类有 12 1种 (亚种 ) ;其中有 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3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 .江苏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人为干扰、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加剧等问题 ,为此提出加强管理 ,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模型 ,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建议 ,以保护江苏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亚热带次生森林植被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防护林4种树木的风压应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4种主要的海岸带防护林树种的调查数据,计算了各树种不同高度处和不同风压下的应力分布,分析了各树种遭受台风袭击时所受到的弯曲应力。结果发现树种的受害程度与其树冠形状密切相关。杨树和水杉的枝下高和树高之比(L/H)均小于0.22,树冠宽度和树冠高度的比值(Wc/Hc)均小于0.36;刺槐和泡桐枝下高和树高的比值(L/H)均大于0.43,树冠宽度和树冠高度的比值(Wc/Hc)均大于0.54,这是形成杨树和水杉有两个受力点,而刺槐和泡桐只有一个受力点的根本原因。在相同的风压下,无论在树干的任何部位,杨树所受应力超过水杉、刺槐和泡桐2.3、5.0和5.3倍以上,因而杨树的受损程度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应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及常规方法测定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演替早期6个先锋树种与8个非先锋树种叶片的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和单位干重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非先锋树种的(P<0.05);先锋树种的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和单位面积暗呼吸速率与非先锋树种差异不显著(P>0.05).先锋树种、非先锋树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叶片磷含量均与比叶面积显著相关,但先锋树种的斜率低于非先锋树种.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均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而非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均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叶片光合功能特征与结构特征关系的不同可能是先锋树种与非先锋树种形成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