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9 毫秒
3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代的最强音.6年来,大港区坚持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精神,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注重克服限制区域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使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社会稳定,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个以红顶、白墙、绿地、碧水为主色调的现代卫星城市展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32.
广州市黄埔区为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加大社区卫生建设力度,构建基于国产基础软件平台的黄埔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规范优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同时,该系统通过推广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了国产软件的规模化集成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3.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史、内容、组织和管理,并提出了该院"十五"期间科学数据库建设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34.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依靠科技和人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从2003年试点以来,在科技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在100个最不发达乡镇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2005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决策,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乡镇科技特派员制度。  相似文献   
35.
5月29日至30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岑章志、党委常委白永毅、教务处处长陈永灿和有关院系负责人一行8人来我校检查指导对口支援工作,并与我校相关院系签订“十一五”期间学科对口支援协议书。  相似文献   
36.
天津市实施星火计划20年纪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星火计划,今年是星火计划实施20周年。20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的关怀及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天津市星火计划已经覆盖了全市12个农业区县,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星火计划也同样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回顾星火计划实施的20年,我们从中得出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7.
正201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于12月1日正式对全国公开发布。其中,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三章第一节分别明确:"建立G60科创走廊等一批跨区域合作平台""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8.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0月6日召开了1989年第二次主任、副主任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主任钱三强、副主任叶笃正、章综、王寿仁、戴荷生、苏世生、黄昭厚及国家科委马宏建同志。钱三强主任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关于召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会议的问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4月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四年多来,在国务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等有关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32个专业范围内组织了近千名科学家审定了(或正在审定中)约12万条名词术语,到今年底有九个专业可出版公布,它们是天文、大气、土壤、地理、地球物理、物理、微生物、林学、医学,以及天文、大气两种海外版(繁体字本),其他学科将陆续审定出版。按照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今年应换届。会议决定今年12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并讨论了以下几点意见: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听取并讨论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2.讨论修改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审定工作条例》和有关方针、任务、原则、方法等问题。3.讨论第二届委员会名词审定工作计划。4.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二、下届名词审定工作计划要点。1.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意见,委员会负责审定自然科学范围内的名词术语,如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等。2.按照先基础学科,后应用学科,先单学科,后综合学科,并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可能逐步开展审定工作。3.重点审定以上范围各学科的基本词和新词。4.继续完成下列学科正在进行的审定工作:数学、力学、化学、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细胞、遗传、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理学、昆虫、解剖学、物理学(专业物理分册)、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测绘、海洋、农学、医学、石油科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展一些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如煤炭、化工、水利、电力、冶金、土木建筑、航空航天、计量……等。5.各学科的名词经审定公布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注意收集新词,研讨处理遗留的疑难问题,并加注定义,使之完善。在人力、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组织新的审定工作。当前可先抓天文学和大气科学作试点。6.为了加强和扩大我国名词术语在港台及海外的交流和影响,根据1987年工作会议的精神,决定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现拟待天文学、大气科学的海外版出版并听取反映后,再组织其它学科海外版的出版。7.结合审定工作开展应用术语学研究,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促使我国术语学理论的发展。筹建科技名词术语数据库。三、全国委员会的组织原则和委员换届工作1.继续执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双重领导的体制。2.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全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派有关负责人担任全国委员会主主及副主任,并组成常务委员会。3.全国委员会委员1)全国委员会委员由办公室与有关部门或学会协商,经常委会讨论后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联名聘任。2)全国委员会人数80名左右,组成是:①已成立的和拟成立的学科审定分委员会各一名。②有关学科及有关部门的著名专家、学者。③少数民族专家。④港台科学家及华裔科学家代表。3)全国委员人选应考虑权威性、专业面、年龄、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因素。4.委员任期为四年一届、换届时宜保留半数以上上届委员,以利于名词审定工作的连续性。5.各学科审定分委员会的换届问题,待召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后,按修改后的《组织条例》进行。  相似文献   
39.
1986年12月1-5日在广州召开了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座谈会。十几个单位约二十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座谈会对由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高分子组草拟的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草案,提出了很多意见。肯定了聚合物命名三原则:力求遵从习惯,不造新字和注意与国际通用命名法一致。对高聚合物命名采用习惯名(单体命名法)和系统名(IUPAC命名法)并行的方法。1986年12月16日在厦门召开了土壤学第三次名词审定会。26人参加了会议。认真讨论了广泛征询意见后的名词稿。讨论通过了第一批名词稿,基本形成草案,整理后上报。1986年12月19-22日在北京召开了物理学名词第二次审定会。18人出席了会议。讨论了基础物理部分的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相对论和实验七个部分的词条。除实验部分是初稿外,其余均为第二次讨论。这次会议讨论后形成草案,广泛征求意见。1986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气象学名词讨论会。参加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会年会的气象界专家,章基嘉主任及参加该会的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22人参加了讨论会。会上对气象学名词中存在争议的29个词,向到会专家征求意见,并展开了热烈讨论。确定了部分有争议名词的定名。1986年12月24-27日在广州召开了遗传学名词初审会。出席会议30人。对各组提出的13,000条词条进行了初审。审定出遗传学基本名词3200条。计划87年5月份把词条发出,广泛征求意见,87年7日开第二次审定会。1987年1月13日在京召开了术语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周有光、胡明扬、夏青、伍铁平、尹斌庸、刘涌泉、朱伟华、张一德、林盛然、高景成、曾凡雄、梁先明、朱照宣周智佑、粟武宾等32人。有的同志介绍了国外情况,呼吁在国内开展术语学培训工作。与会同志热烈讨论术语学要走出中国道路创立中国术语学派。并结合我国实际,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创立中国术语学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指导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和方法。与会同志热烈赞成委员会成立术语学研究室,把我国搞术语研究的力量结合起来,做出更大贡献。1987年1月20日在京召开了交叉学科术语工作组会议。参加会议10人。总结了86年工作,制定了87年工作计划。确定了按学科分别进行审定的原则。1987年2月7日在京科学院院部召开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讨论了86年工作总结与87年工作要点。1987年2月9-10日在京召开了原子核物理草稿讨论会。有10人参加了会议。讨论了715条词条。会上提出增补词条约90条。缺核理论、核探测器部分词条,要作为第二批补充。大家认为核电子器应由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来定,探测器部分要多协调。1987年2月10-11日在京召开了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成立及译名原则讨论会。出席会议35人,陈原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吴凤鸣、吴钟灵同志主持了会议。名对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问题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讨和经验交流。讨论了工作条例和译通则,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对87年的译名协调工作做了安排。1987年2月17日在京召开了林学名词审定会预备会。出席会议15人。对即将召开的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审定会做了筹备。1987年2月23-26日在京召开了地理学名词第二次审定会。出席会议25人。会上讨论汇总了修改意见,布置了下一步工作。1987年2月27日在京召开了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放射专业组的放射化学初稿讨论会。出席会议10人。根据刘元方教授提出的初稿,有针对性地讨论了收词原则和词条选择问题。1987年2月28日-3月2日在苏州召开了古生物名词初审会。出席会议11人。委员们对学科框架问题进行了讨论。分组对初稿进行讨论与整理。决定把整理稿广泛征求同行意见,在下半年进行二审。1987年3月4日在京召开了医学部分名词审定组组长会议。到会约40人。会议重点交流了内科系统专业术语的收集和初审工作经验。传达了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制定的《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通则》的精神。商议医学术语卡片填写和使用方法。讨论前一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987年3月4-15日在海南岛召开了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出席会议25人。讨论了测绘学名词审定条例,选词框架。定于8月份召开初审会。1987年3月10-14日在京召开了动物学名词初审会。20名委员和2名顾问出席了会议。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郑作新和学会秘书长钱燕文先生到会指导。会议分组对12939条名词进行了筛选和审议。会议决定经过初步筛选修订的名词,由各委员重新整理后交各专业组汇总,经组长负责审阅后送交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审阅、然后于6月份交全国委员会办公室打印草案,发送全国征询意见。拟于今年11月召开第二次名词审定会。1987年3月12日在京召开了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常务工作组会议。出席会议19人。讨论了征求意见草案返回稿中的问题,形成了第一批气象名词终审会上的讨论稿。1987年3月14-17日在京召开了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及初审会。出席会议45人中国电子学会孙俊人理事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边拱秘书长主持了会议。吴凤鸣和樊静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吴鸿适同志报告了筹备工作情况,布置了会议任务和进行方法。通过四天会议,委员和特邀代表们对9011条名词草稿进行了删减和订正,初步估计保留作为初稿的词条约6000条。会后要由各组学术秘书进行整理,与需写的注释和外国科学家译名一起在5月31日前交到分委员会秘书处。然后请专人协助审查全稿,待定稿后交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用计算机进行修改整理,并打印成册,准备广泛征求意见。1987年3月19-22日在京召开了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初审会。出席会议的有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顾问及特邀专家、教授共26人,林业部宣传司副司长袁有德同志、中国林学会分党组书记、副理事长王庆波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业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侯治溥主持了成立大会。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陈陆圻同志向大会汇报了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筹备经过及今后的工作任务。会议通过了“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条例。审定过程中,按本学科基本名词进行了取舍及增补,对本学科名词框架与排序进行讨论,并对一些名词做了简明注释,经过热烈讨论和磋商,提出了第一批林学名词初稿约2000条。会议安排7月前完成修改稿,8月中旬举行第二次审定会,12月定稿,88年2月上报,准备公布。1987年3月24-25日在京召开了气象学第一批名词终审会。到会34人。会议审定了第一批气象学名词,形成了终审移,并安排了第二批气象学名词的审定工作。1987年4月8日在京召开了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工作组会议,出席会议8人。讨论并解决了第一批气象学名词终审会上遗留的问题,通过了第一批气象学名词的编订说明部分。1987年4月23日在京召开了天文学、气象学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会。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在京部分委员和天文、气象、物理、地球物理、测绘等学科代表,共22人出席了会议。协调委员会主任吴凤鸣同志主持了会议,天文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李竞同志对天文学外国科学家译名的订名情况先做了介绍,气象学代表对气象学译名也做了介绍。与会同志从译名原则到具体哪个人名应如何定名,都做了认真讨论和协商,取得通过协调以达统一的圆满结果。1987年4月25-27日在京召开了植物学名词初审会,会议由李正理主任委员主持,15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审议了第一批植物学名词,制定了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委员们进一步明确了名词审定的程序和选词的层次和学科框架问题。考虑到工作需要,增补5名委员。1987年4月29日-5月1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科学名词复审会。出席会议34人。审定了1500余条海洋科学名词。5月底要发出征求意见稿。8月底要汇总意见,计划于9-10月份在青岛召开终审会。1987年4月25日-5月3日在南京召开了天文学名词审定会。出席会议23人。对天文学名词注释稿进行了最后审定,并重新对天文学名词全文进行了审理,最后达到了定稿。1987年5月8日在京召开了物理学名词中以人名命名的术语问题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委员10人。经讨论得出:①已长久沿用的,没特别不合理的不再改动。②“r”、“l”已往用“尔”、“耳”区分,以后新的人名不再区分,都用“尔”。但旧的习用词就不改了,如“阿贝耳”。③“孙”字不改为“逊”,因“逊”的发音更不同于原文发音。1987年5月17-19日在京召开了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26名委员出席了会议。无机化学命名原则,进行了终审。有机组金属有机命名初审。高分子组聚合物命名初审,术语初审。分析组术语初审。物化组术语复议。1987年5月22日在京召开了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24人出席了会议。主任委员程裕淇主持了会议,吴凤鸣、樊静同志介绍了全国委员会的情况。会议讨论并修改了“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条例”,划分了8个专业组。初步计划1988年第二季度完成审定,上报。1987年6月5日在京召开了物理学、数学协调会。关于第一批物理学基础部分名词中的数学名词与数学委员会和力学委员会进行协商。物理委员会提出协商的词条,数学委员会同意下一步工作将讨论这些词。力学委员会提出了意见,基本同意物理和数学委员会的意见。1987年6月8日在京召开了物理学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会。在京的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委员和物理、地球物理、天文、数学、化学等分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代表,共31人,出席了会议,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吴钟灵同志主持了会议。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赵凯华同志对物理学基础部分的外国科学家译名的订名情况,做了介绍。会议发扬了尊重主科和忍痛割爱的精神,使得译名的协调统一工作有新进展。1987年6月9-13日在京召开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32人。会议审议了第一批微生物学名词征求意见后反馈回来的意见,经王大耜等几位先生整理后成为上报稿。会议并分组讨论了第二批微生物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及免疫学名词征求意见稿,要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无锡市召开名词审定会议、讨论、审议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意见。1987年6月13日在京召开了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20人。会议讨论了有关框架系统问题,作出起草框架系统和各专业部分词条的分工,预定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讨论这部分词条。1987年6月15-19日在上海召开了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及初审会。出席会议30人。会议讨论了审定原则与细则。审定了1380条词条,提出了加注释的词条。布置了下一步工作:7月中旬前发出征求意见稿;9月份汇总意见;11月底开第二次审定会。1987年6月25-26日在京召开了生物物理学名词终审会。除有几位委员因事未出席外,14名委员和一名顾问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主任委员吴本阶先生主持。与会委员认真讨论了每条名词,决定在一个月内整理好上交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1987年7月8日在京召开了核电子学名词初稿审定会议。邀请了有关专家(10人)对核电子学部分名词(677条)进行初步审定。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核电子学名词部分负责人力一同志主持了会议。经过与会同志认真讨论,本着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精神,删减不少,订正不少,经审定保留词条约有一半,对核电子学其余部分词条的收集,做了计划分工。1987年8月1-6日在广西召开了地球物理学名词终审会。2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审定词条1200条。会议决定在9,10月份召开一次小组会。1987年8月18-22日在北戴河召开了测绘学名词初审会。出席会议27人。会议审定了词条2500条。会议安排明年初开第二次审定会。1987年8月25-28日在京召开了物理学第一批名词(基础)终审会。顾问钱临照先生、委员14人出席了会议。力学、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结合寄回来的意见,逐条进行了讨论。改动较大的词条是维里定律改为位力定律。有一些词条根据回收意见作了改动。对做了改动的词条,要经整理后发给委员及再大些范围征求意见,之后再商定。1987年9月4日在京召开了核电子学名词第二次审定会。核电子学部分负责人力一同志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9人),对上次讨论结果的整理稿(209条),进行了再审定。进一步订正了一些词条,又删去一些,也补充一些。有一些词条还要进一步与有关同志商榷。待整理好后,形成核电子学第一批名词初稿,上报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7年9月25-27日在京召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汇报两年来名词审定工作;交流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经验;讨论和研究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协调问题。钱三强主任和叶笃正等副主任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各分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和主管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同志,以及委员会办公室同志,共90余人。开幕式邀请了在京全国委员和有关同志参加,共有12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大会。李鹏同志为大会写来了贺信。宋键同志发来了书面讲话。钱学森、周光召、胡兆森、钱临照和郑作新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关领导还有:叶笃正、汤丙午、胡启恒、程裕淇、高卢麟、秦关林、陈原、王寿仁和苏世生同志。吴凤鸣和黄昭厚副主任也出席了会议。钱三强主任代表委员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汤丙午副主任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文件,李竞、张侃、吴鸿适、吴钟灵、姚贤良、林超、陈陆圻、沈昭文、王子平和樊静同志,分别代表天文学、医学、电子学、译名协调、土壤学、地理学、林学、生物化学、自动化各分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做了大会发言。会议当中进行了分组讨论和交叉名词术语的协调工作。吴鸿适、陈陆圻和陈运泰等同志,分别代表三个组向大会做了汇报发言。叶笃正副主任代表委员会向大会做了总结报告。在大会开幕前一天,钱三强主任等委员会领导同志,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次会议开得热烈,有成效,总结了两年多的名词审定工作,讨论安排了今后工作计划,既是一次工作会议,又是一次术语学研讨、学习会,会议鼓舞了同志们的工作精神,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好名词审定工作,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1987年10月13-17日在无锡召开了第二批微生物学名词审定会。27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文件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艰巨任务。会议讨论了名词排序问题,确定以学科的相关概念排列,制订了排序标数码办法。对征求意见后的第二批名词进行了审议,对第一批审定的名词遗留问题进行了讨论。决定将第一批、第二批名词统一排序,拟增加部分由微生物产生的主要抗菌素,并决定由在京的几位先生负责统一整理上报。1987年10月18-24日在蓬莱召开了地球物理名词审定委员会空间物理座谈会。出席会议十几人。会议讨论了一些终审难以定论的空间物理专业词条。大部分都已定下,但还有不能定下的。如:Space physics大多人倾向叫太空物理,但又考虑到如把原来的空间物理改成太空物理,随之而来的要变更一系列名称,如空间物理学会、空间物理所等。1987年10月19-22日在西安召开了力学名词第一次审定会。参加会议18人。词条草稿约2000条。季文美、朱照宣先生介绍了全国名委会工作会议情况及力学委员会的工作。会议讨论了力学名词的框架,结合各专业提词条,进一步明确了收词范围和层次。会后要根据所分层次补充基本和稳定的新词。会上讨论了物理的力学部分,对物理的协调较满意。会上提出注意与数学和工程技术的协调统一。1987年10月25日-11月6日在湖南大庸召开了细胞生物学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召开了名词座谈会和征求近百名专家关于细胞生物学名词的意见。对一千余条细胞生物学部分名词进行了审议。有的专家建议增加6条共生固氮细胞学新名词。(梁际翔整理)  相似文献   
40.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快速健康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高新区成为我省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支撑力量。根据《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参照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现提出加快推进我省高新区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