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本文报告了用体外美兰试管法对双-N(2-羟基乙基)水杨醛亚胺合钴(Ⅱ)、镍(Ⅱ)、铜(Ⅱ)等希佛碱—金属络合物抗癌活性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以及人体贲门癌、胃癌、肉癌、肺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六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而对照的化疗药物只对不同的肿瘤有选择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822.
车用25 kW燃料电池冷却水系统Fuzzy-PID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复杂性.在综合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Fuzzy-PID控制器复合控制系统.实验证明该控制系统能比普通PID控制器更好地自动适应燃料电池复杂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3.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蛇尾共附生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隐板裸刺蛇尾(Gymnolophus obscura)可培养共附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通过Blast分析IT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真菌,并运用96孔板法评估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发现,从隐板裸刺蛇尾分离的共附生真菌有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真菌7株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真菌4株。两株真菌(GXIMD02021和GXIMD02022)与已报道菌株的ITS rDNA序列相似度小于97%,是潜在新菌种,占已鉴定菌株数量的18.2%。所有共附生真菌代谢产物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除GXIMD02019、GXIMD02020、GXIMD02022和GXIMD02023外,其他菌株代谢产物均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4株菌株(GXIMD02018、GXIMD02020、GXIMD02021和GXIMD02022)代谢产物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  相似文献   
824.
研究天然药物槟榔碱对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时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用血管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槟榔碱预孵育20h后,给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参照,检测内皮细胞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得到内皮细胞与槟榔碱预孵育后,其MCP-1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直接接触的细胞。说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牛主动脉内皮细胞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增加,槟榔碱可以减轻其过量表达,保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25.
陈祥  肖桃李  折海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6):11567-11576
为研究岩石中裂纹的起裂、扩展和破坏规律,采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室内试验对预制单裂隙岩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围压为7MPa时,以剪切-拉伸复合破坏模式为主;当围压为14MPa时,试样以“Y”型剪切破坏、单一斜剪破坏模式为主;当围压为21MPa时,试样以“X”型剪切破坏模式为主。(2)试样的破坏模式与围压的大小密切相关,当裂隙长度一定时,随着围压的增大,试样的破坏越明显;当围压一定时,随着裂隙长度的增加,裂纹扩展的规模越大。(3)随着裂隙长度的增加,岩样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起裂应力与损伤应力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围压的增大,各力学参数均增大,裂隙长度越大时更易诱发新生裂纹,试样强度特性降低。(4)剪切裂纹在整个模拟加载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且数量始终占比较大;随着围压的增大,拉裂纹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且当围压为21MPa,裂隙长度为39mm时,拉裂纹是剪裂纹的2.73倍;当围压一定时,随着裂隙长度的增加,拉裂纹占比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26.
输出电阻是电网络理论的一个重要参数,但目前《电路分析》教材中却没有明确指出该概念,更没有进行相关内容的阐述,使授课教师和学生对于电网络结构参数的认识不够系统和完整,也缺乏对于后续若干课程的理论支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在《电路分析》教材中增加输出电阻相关内容以及若干基本原则,包括该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该内容与其它已有...  相似文献   
827.
天然岩体中存在大量交叉裂隙,严重影响岩体构筑物的变形、破坏和失稳规律。本文以类砂岩材料制作主、次不同裂隙倾角岩样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单轴压缩和DIC摄像等试验方法,研究交叉裂隙产状对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一裂隙相比,单裂隙岩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上大于含交叉裂隙,表明交叉次裂隙会进一步削弱岩样力学性质。(2)当α≤45°和α=60°且β≤45°,次裂隙尖端裂纹萌生基本上早于主裂隙,次裂隙尖端裂纹未发生扩展贯通,主裂隙尖端裂纹发生贯通;在α=60°且β≥60°和α=90°时,主裂隙尖端裂纹萌生基本上早于次裂隙,次裂隙尖端裂纹扩展贯通,主裂隙尖端裂纹未发生贯通;裂纹主要沿上下方向扩展,水平向裂纹较少。(3)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α=0°和90°时,岩样全部表现为张拉破坏,α=30°、45°和60°时,岩样随β增大表现为从剪切破坏—拉剪复合破坏—张拉破坏的变化,主破坏裂纹受主、次裂隙水平向投影较长的一条控制。  相似文献   
828.
利用经典系综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载波包络相位(Carrier-envelop phase, CEP)下少光周期的中红外激光脉冲驱动的Xe原子非次序双电离,并比较了近红外激光脉冲的情况。结果表明,中红外激光脉冲下,随CEP的增加,关联电子沿激光偏振方向的动量谱由分布在第一、二、四象限的弧形结构转变到主要分布在第一、三象限的弧形结构。而近红外激光脉冲下,关联电子动量谱由主要分布在第一、三象限的V型结构转变到主要分布在第一象限的V型结构。反演分析发现,中红外激光脉冲下,NSDI主要以直接碰撞电离机制主导,碰撞时间主要由位于激光场峰值附近的P1峰和位于激光场零点附近的P2峰贡献,P1峰导致关联电子动量谱在第一、二、四象限的弧形结构,P2峰导致关联电子动量谱在第一、三象限的弧形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中红外激光脉冲,根据双电离与碰撞之间的时间延迟进一步把NSDI事件分开,发现即使对于直接碰撞电离机制,不同的时间延迟范围内,电子关联特性仍呈现出不同的行为。  相似文献   
829.
在内部锥类凸集值映射的假设下,证明了集值优化问题的Benson真有效解与其相应的标量化问题的最优解和无约束向量极小化问题的Benson真有效解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830.
现代逻辑的诞生使逻辑摆脱旧有束缚,进而开启了逻辑学发展的新局面。在逻辑获得新生的同时,逻辑的本质问题也日益凸显。维特根斯坦赋予逻辑命题3个重要特征:(1)逻辑命题是重言式;(2)逻辑命题假定对象和世界的存在;(3)逻辑命题不可说但并不神秘。这些特征是对弗雷格、罗素的逻辑哲学的反叛,但也对分析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