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深水跨接管在受热及边界约束作用下将产生内部结构应力.采用理论研究及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深水跨接管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深水跨接管受热时,中跨管受力沿轴向保持一致,截面上则服从正弦/余弦分布,整体表现为受到轴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弯管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受力较大.在此基础上对深水跨接管热应力的敏感性进行分析,进而说明,温度差、中跨段长度、中垂段长度均对深水跨接管的热应力值有重要影响.其中,中垂段长度对跨接管中跨管轴力、弯矩影响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孟庆龙 《科技信息》2010,(12):391-391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类社会掀起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整体跃进的第三次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信息量大、更新快的特点,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不良信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的PI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以典型的一阶惯性加滞后系统为被控对象,综合考虑系统设定值响应和扰动响应,以ISE为性能指标,结合求解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的简化公式,利用Nelder-Mead单纯形优化方法搜索给定幅值裕度下的最优相位裕度,整定PI控制器参数;通过与几种整定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整定方法使得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较强的鲁棒性;对中央空调系统中几种高阶系统模型进行简化,利用该整定方法进行仿真试验,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系统辨识方法,对冷热水混合器出水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结合CFD技术与系统辨识理论,将递推参数估计算法嵌入CFD数值模拟软件FLUENT中。实现了基于CFD的“虚拟”控制系统的在线参数估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CFD模拟被控对象,不受物理实验限制,可以有效地估计控制系统参数;用计算模拟时间步长决定采样时间,而数值模拟实际计算时间对参数估计的实时性没有影响,即参数估计相对于被模拟的控制对象永远是实时的;特别是针对流体流动过程的系统建模,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U型槽侧墙模板的设计和验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配位聚合物[Cd(2,2-′dipha)(H2O)(phen)].3H2O,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68 0(5)nm,b=1.193 1(6)nm,c=1.215 6(6)nm,α=71.697(5)°,β=71.741(5)°,γ=74.355(6)°,V=1.242 7(10)nm^3,Z=2,T=293(2)K,R1=0.038 0,wR2=0.075 5.  相似文献   
17.
张让勇  孟庆龙  孙祥 《山东科学》2010,23(4):103-105
根据山东省科学院东区综合办公大楼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物能耗监测和管理系统的功能需要,使用山科SK4000PLC作为数据采集器设计办公大楼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总线技术和现场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对建筑物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和管理,实践证明,节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文中分别采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尺寸、材料及初始缺陷的扣入式止屈器对管道屈曲的止屈效果,并得到了平行穿越及U型穿越两种穿越模式.在此基础上,文中还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扣入式止屈器尺寸、材料及初始偏心缺陷对管道屈曲穿越扣入式止屈器模式及压力的影响,论证了管道屈曲分别随着扣入式止屈器长度及厚度的增加逐渐由平行穿越变为U型穿越,且穿越压力分别随着扣入式止屈器长度及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并最终均趋于稳定;当扣入式止屈器材料屈服应力小的时候管道屈曲平行穿越扣入式止屈器,随着止屈器材料屈服应力的增大逐渐变为U型穿越,且穿越压力随之增大;管道的初始偏心缺陷使得管道屈曲更容易穿越扣入式止屈器,故应在制造及安装运营期间严格控制管道的偏心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