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时空网格(ST-GRID)移动对象数据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的存储和查询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移动对象受到了大量的关注,有一些是针对管理移动对象动态改变信息的应用。在本文中,把时间和空间变换成时空网格模型(ST-GRID),把移动对象的运动轨迹转换成时空网格上的折线,用这种存储结构来管理移动对象,并给出产生折线轨迹的RippleInsert算法及移动对象突然改变目的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2.
在多个规划期情形下,研究了由制造商层、零售商层、需求市场层和回收商层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所有制造商生产同质产品,利用双渠道分销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两种交易渠道间存在竞争,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和零售商两种购物渠道存在不同偏好.利用变分不等式和互补理论刻画了网络中各成员的最优经济行为,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运用修正投影收缩算法求解.结合算例探讨了单/双渠道、渠道间的竞争强度因子、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渠道的偏好系数及制造商的强制回收量约束对供应链网络各成员及网络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偏好大于一定程度时,双渠道对制造商有利,而对零售商不利;电子渠道竞争强度因子对网络成员的利润影响较大,制造商应加大网络等方面投资;当消费者对电子交易渠道的偏好增加时,制造商利润先减后增,制造商在开设电子商务时应把握合适的切入时机,且不要因暂时的利润降低而关闭电子营销方式;单/双渠道情形下,政府的强制性回收量约束均会对制造商带来不利影响,当回收量约束超过某一值时所有成员会动态调整其策略而改变供应链网络的均衡状态.通过研究,以期对闭环供应链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企业决策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3.
张珍珍  杨远帆      孙浩  洪鹏  黄高凌      姜泽东      陈峰    杜希萍      胡阳      倪辉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75-183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清香型铁观音的挥发性成分和主要风味特征。通过GC-MS检测分析,在3种清香型铁观音中共发现3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均为反式-橙花叔醇、吲哚、正己醛、α-法呢烯,质量含量分别为24751~41899、19958~33929、1875~3467、1033~3361 μg/kg;感官评价结果显示,3种铁观音均具有典型的清香味和花香味;香气值(OAVs)分析表明,3种铁观音中主要风味成分相同,均为癸醛(128.92~299.37)、反式-橙花叔醇(110.01~186.21)、苯乙醛(31.27~37.89)、正己醛(17.86~33.02)和吲哚(9.50~16.16);聚类分析结合感官评价表明,清香味主要来源于正己醛、苯乙醛和癸醛,花香味主要来源于反式-橙花叔醇。该研究结果说明,3种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相似,但和其他乌龙茶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4.
孙浩  杨轶群 《科技信息》2010,(31):56-56,62
元数据是数据仓库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元数据规范又是成功管理元数据的关键,根据公共元数据模型(CWM)的标准对基于元数据模型的数据仓库进行集成,能有效解决以往元数据互操作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5.
采用H2O2和电化学氧化相结合的方法,以简单碳棒为电极,对某橡胶厂废水进行催化氧化处理.结果表明:对COD为769mg/L、TOC为826 mg/L的橡胶废水,经过1:6稀释后,单纯用H2O2氧化处理,在100mL废水中,加入1.5mL或更多的H2O2,在90分钟以后,COD和TOC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不超过27%和14.5%;单纯用电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在电压达到5.5V以上后,电解90分钟或更长时间,COD和TOC的去除率也不超过45.0%和25.0%;但在电解池内加入H2O2后,再进行电化学氧化,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效果也得到较大改善.在90分钟时COD去除率可达83.6%,TOC的去除率可达59.7%.  相似文献   
116.
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探究了原制造商与第三方再制造商的产量竞争问题,推导和比较了再制造商对随机再制造产率的认知完全理性、过度精确以及同时过高估计和过度精确三种情形下的博弈均衡解和利润,进而分析过度自信程度和再制造产率离散系数平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情形下再制造产率离散系数平方的增加均将使再制造商利润降低,相反原制造商利润提高;再制造商过度精确情形下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将使原制造商利润受损,而在双重过度自信情形下原制造商可能从再制造商的过度自信中获益;再制造商的过度精确对原制造商最为不利,而再制造商保持完全理性对自身最优。  相似文献   
117.
为了避免机器人关节角位移受外界影响,提高运动轨迹的跟踪精度,采用混合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并对优化后的控制器进行仿真验证.建立机器人平面简图模型,利用拉格朗日定理推导出机器人关节运动方程式,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构建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系统.为了增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削弱外界波形对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干扰,利用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在线优化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律参数,设计了改进RBF神经网络滑模可调参数的自适应控制律,保证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并且与优化前机器人关节角位移输出误差形成对比.仿真结果显示:随着干扰波形幅度的增大,采用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机器人关节输出角位移误差逐渐增大,系统不稳定,而采用混合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系统反应速度较快,机器人关节输出角位移误差较小.机器人采用混合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控制器,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较好、输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8.
在崩落矿岩颗粒流动过程中,粗颗粒的存在会影响散体的运移特性和规律。针对现有放矿研究中未充分考虑粗颗粒影响的问题,基于自主设计的矿岩颗粒体系非接触式放矿监测与分析系统开展一系列放矿试验,对比手动圈绘与Image Pro Plus(简称IPP)软件圈绘这2种方式所得松动体(IMZ)形态及松动体高度与最大半径的关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验证IPP圈绘在放矿试验中的可靠性,并探究粗颗粒对松动体形态及其四周细颗粒运移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PP软件可更高效、便捷地自动圈绘松动体。粗颗粒会对四周局部细颗粒位移产生显著影响,且相较于上方细颗粒,粗颗粒对下方细颗粒的影响更大。当松动体经过粗颗粒时,粗颗粒上方局部区域颗粒位移由幂律分布转变为Logistic分布,粗颗粒下方局域区域颗粒位移由幂律分布转变为波动的无规律分布。单个粗颗粒会对松动体局部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当松动体边界经过粗颗粒时,松动体局部形态出现凹陷及不连续弯曲现象。当模型中普通颗粒粒径为3~8 mm时,粗细颗粒粒径比dc/df大于6.0的粗颗粒会引起松动体的形态发生变化。粗颗粒的存在会提高四周细颗粒达到放矿口的速度,其上、下方局部区域分别...  相似文献   
119.
为了从宏观-细观角度探究不同形状矿石颗粒的破碎强度、破碎模式、碎块尺寸分布及断口表面形貌等破碎特性,首先,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重构矿石颗粒图像,获取颗粒形状参数;其次,定量表征矿石颗粒外部宏观层次轮廓形态及细观层次凹凸度;最后,对扫描后的几何平均粒径范围为20~45 mm的不规则磁铁矿矿石颗粒进行单颗粒压缩破碎试验,并重构颗粒断口表面以定量探究断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颗粒的破碎强度分布可用Weibull函数模型拟合,其中Weibull参数m为2.17,特征强度F0为7.20 k N;矿石颗粒破碎模式分为边部磨损、中部破碎、贯通缝破坏、随机开裂4种类型;中部破碎为主要破碎模式,占比为0.433,“第一尺寸碎块”及“第二尺寸碎块”质量分数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均值分别在0.65和0.30左右;但当颗粒3个主维度长度接近时,颗粒不容易发生中部破碎。以分形维数D定量表征颗粒破碎断口表面粗糙度,当截面面积大于36 mm2时,分形维数D更稳定。球度显著影响颗粒破碎断口表面平均分形维数■,扁平度、能量、棱角度及等效粒径4种因素影响程度次之且相近,...  相似文献   
120.
分析了交通安全预测中指标和影响因子的选择,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影响因子集合,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交通安全预测模型并进行实例仿真验证.将1953年-2006年全国交通安全相关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训练SVM得到交通安全预测模型参数值,对测试集指标进行预测,计算预测误差,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建立的交通安全预测模型学习速度快,泛化能力强,有着比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更高的运算速度与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