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对锁阳肉质茎的营养成分,过去曾有人只作过零散的报导,且大都无含量数据.本文对不同生育期锁阳肉质茎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发现锁阳中除含有药用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因此,锁阳不仅可以药用,而且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棉条制备、分梳辊速度及锯齿工作角度、纺纱杯速度与转杯纺工艺过程及成纱质量的分析及实验,得出了纺杯积杂、纤维损伤、纤维伸直度及成纱质量与诸因素的关系,并进一讨论了所得结果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3.
分别对羊毛织物在低温等离子体、壳聚糖和等离子体/壳聚糖条件下进行处理.分析了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时间、功率和压强及壳聚糖工艺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等离子体/壳聚糖对羊毛联合整理,羊毛织物的防缩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分子量20万,质量浓度1.0g/L,等离子体功率150W,压强25Pa,时间3min.此条件下羊毛织物的毡缩率为7.3%,白度54.2,断裂强力:经向673.2N,纬向272.7N.  相似文献   
24.
探讨绢纺落绵(又称丝原料)的性能与纺纱工艺之间的关系,并对梳理工序和转杯纺工序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开发利用落绵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
极薄的铜箔是惯性约束聚变中常用的靶材之一,要求密度达到晶体理论密度、表面洁净、粗糙度低、润湿性好,用常规方法清洗厚度在2 μm及以下的铜箔,难以达到要求.本实验采用Ar等离子体清洗2μm厚的铜箔,比较研究了Ar等离子清洗和常规清洗的不同,且对不同条件下清洗铜箔的表面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常规有机溶剂清洗的铜箔,表面有微量的油污残留,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经Ar等离子体清洗的铜箔,表面洁净、暴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Ar等离子体清洗-0~20 min,表面性质最佳,清洗彻底,润湿角明显减小(减小近20°),表面自由能增大(增大18.5%)、表面光洁度满足制靶要求.  相似文献   
26.
使用W.G.Sun等(J.Mol.Spectrosc.,2002,215:93-105.)提出的基于微扰理论的代数方法(AM),研究了碱金属异核双原子分子NaLi的A1Σ+,NaK的X1Σ+、c3Σ+,KRb的21Π等4个电子态的离解能;然后使用最近提出的新公式计算了这些电子态的离解能,并分别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新公式得到的分子离解能与实验值非常吻合.对那些还没有离解能实验数据的电子态,该公式提供了一种推测其离解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7.
应用最近建立的能正确预言双原子分子P线系高激发振转跃迁谱线的新公式,首次研究了TiF分子在次带G4Φ5/2-X4Φ5/2跃迁体系内(0,1)跃迁带的P支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地重复已知的实验谱线数据,而且从理论上预测了现阶段实验上难以获得的包含转动量子数J=90.5在内的高激发振转态发射谱线的正确数据.  相似文献   
28.
本文使用基于微扰理论的代数方法(AM),研究了碱金属异核双原子分子NaRb的a^3∑^+电子态的振动光谱常数和振动能级;使用基于AM的代数能量方法(AEM)研究了该电子态的离解能.结果表明:基于少数精确的实验振动能级[Eυ],用AM方法获得了精确的分子振动光谱常数集合,还获得了包含所有高振动量子态能级的完全振动能谱{Eυ};用AEM方法获得的分子离解能比由文献发表的振动光谱常数计算得到的离解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29.
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城市气温和降水量序列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10年东北地区35个主要城市站的逐日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小波变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东北主要城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增温幅度最大;城市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16a尺度年代际变化周期和(7~8)a、4 a和准2 a尺度的年际变化周期,其中4a尺度的低频振荡能量最强;城市化进程对气温变化影响显著。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降水减少幅度最大;年总降水变化存在准2 a、4 a和(9~10)a尺度的年际变化周期,其中4 a和(9~10)a振荡能量最强;夏季出现特涝的概率大于特旱,大涝的几率小于大旱;同时7月份是东北局部特大洪涝或干旱的多发时段。  相似文献   
30.
烷烃在ZSM-5型分子筛中吸附的蒙特卡罗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GCMC)分别获得了甲烷和乙烷分子在ZSM-5型分子筛中的粒子云分布图和吸附等温线.从粒子云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甲烷分子的吸附在直线型十元通道和S型十元通道内分布都比较均匀,而乙烷分子在S型十元通道内分布较少.从吸附等温线上可以得知这两种分子都可通过S型通道和直线型通道到达分子筛孔道内部;在较低压力下,分子筛对这两种分子就有较高的吸附量,并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压力大于130 KPa时,甲烷的吸附量大于乙烷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