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600MW脱硫机组运行方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600MW脱硫机组通过开展运行技术分析,进行优化设备系统,并对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电耗进行试验比较,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开展节能降耗,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厂用电,使我司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厂用电降至0.75%左右。  相似文献   
42.
孔亮 《科技信息》2012,(11):486-48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发生率和发作规律,研究培哚普利降压治疗对SMI的影响。方法:172例高血压患者和34例健康人均作动态心电图,采用1×1×1规则判定SMI发作。选30例有SMI发作但无ACEI禁忌症的高血压患者,服培哚普利4mg qd半年,1月、2月、4月、6月末作动态心电图复查。结果:172例高血压患者中60例共出现101次SMI发作,发生率34.9%,健康对照组无SMI,两组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高血压患者的SMI发作以上午6:00至9:00最多,与其他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治疗2个月后SMI发作次数初显减少(p〈0.05),而SMI发作的明显变化包括例数、次数的明显减少(p〈0.01),迟至4月后才出现。心肌缺血总负荷在治疗4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降低(25.43±5.81mm.min,58.28±14.52mm.min,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可出现SMI,培哚普利长期治疗有助于控制SMI发作。  相似文献   
43.
当前,亟需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实现"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战略目标。以芜湖市为例,探讨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特征及其升级路径。整体上来看,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区、较强的分工协作水平、较为密切的社会关联度等特点;"链条式产业集聚→模块式产业集群→中心-外围式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一条较为适合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创新型集群目标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44.
非饱和流固耦合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控制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和流固耦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在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有效应力的基础上,给出了双重孔隙介质非饱和流固耦合方程的数学推导,经过离散化后可以用于数值计算,最后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基簇粒子经过表面增长、凝聚、枝接、断裂和氧化等过程而形成碳烟微粒。文章根据碳烟微粒生长过程的特征,描述了模拟该生长过程的动态蒙特卡洛方法;对模拟结果采用现代分形理论进行计算分析,较为准确地获得微粒的回转半径以及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以及生长过程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运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程序,并对两个地下工程实例进行了预测.通过与灰色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支持向量机方法不论是在学习过程还是预测过程,都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47.
针对平动位移模式下的刚性挡土墙墙后填土为黏性土的情况,研究了考虑平动位移效应的非极限状态土压力计算.对平动模式下未达到极限位移的挡土墙,结合前人提出的考虑位移效应时,墙后填土内摩擦角及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之间的关系,用水平层法分析了墙后土楔的受力情况,得到了考虑位移效应的非极限状态的黏性土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比较发现,理论公式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48.
次加载面理论及其在土体循环塑性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次加载面理论的基本思想、假设及其物理解释.开创性地把次加载面理论与广义塑性力学相结合,把常规的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扩展为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并通过多种应力路径下土体本构响应的模拟,表明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呈现出的非线性、滞回性与变形的积累性三方面的主要特征,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孔亮  王媛  何习平 《江西科学》2008,26(3):361-364
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随机裂隙网络,并使用分形几何方法建立了不同水力隙宽裂隙的非饱和水力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流量平衡原则,计算了不同毛细压力下的随机裂隙网络的有效饱和度和不同方向上的相对渗透系数,发现不同方向上的相对渗透系数差别不大。并使用VG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发现,VG模型值和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VG模型对随机裂隙网络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50.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土体动本构模型研究与应用的现状,着重对复杂荷载下动力弹塑性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最后提出了土体动本构模型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