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采用1年生薄壳山核桃实生苗为研究材料,以盆栽加盐的方式来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0(对照,不加NaCl),0.1%,0.2%,0.3%,0.4%,0.5%,0.6%,0.7%和0.8%共9个盐梯度,研究在不同盐梯度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存活率、生长量(相对苗高生长、相对地茎生长、相对鲜质量、相对干质量)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①0.1%NaCl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量和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②当NaCl质量分数超过0.2%时,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量和光合作用显著下降;③当NaCl质量分数超过0.7%时,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几乎停滞,光合作用极其微弱,存活率低于22.2%.④低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低于0.4%)限制光合速率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高质量分数(NaCl>0.4%)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油茶种子性状,分析油茶种子浸种期间吸水率及吸水速率,探讨种子浸水机制下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标准化砧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长林3号’(3号)、‘长林4号’(4号)、‘长林40号’(40号)、‘长林18号’(18号)、‘长林53号’(53号)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形状参数、体积,并在人工气候控制条件下计算不同浸种时间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利用液质联用(LC-MS)方法对‘长林18号’(18号)种子浸种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赤霉素(GA3)、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各激素含量差异。【结果】品种间种子体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长林53号、40号、18号、3号、4号,且53号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种子三维系数显示长林3号、4号和40号多呈扁平状,18号和53号多近球形,且种子三维系数与种子横径长度显著相关;3号和4号种子体积与纵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0号和53号横径与侧径存在显著负相关,18号种子体积与形状参数无相关性。各品种浸种48 h后吸水率和吸水速率逐渐稳定;种子浸种0~21 h,53号吸水率最高,40号最低;浸种21~48 h吸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3号、53号、40号和18号。各品种吸水速率在浸种10 h内,由大到小依次为40号、4号、3号、53号、18号,浸种10 h后53号最高。种子浸种后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40号、53号、3号和18号。18号浸种后GA3含量逐渐上升,在浸种2 d时达到最高,为0.39 mg/kg;SA和JA含量在浸种4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0.058 mg/kg和1.77 mg/kg;ABA含量在浸种2 d和5 d时达到最高,约为0.050 mg/kg,4 d时最低为0.014 mg/kg。m(GA3)/m(ABA)在浸种1 d和4 d时维持较高水平。m(GA3)/m(JA)在浸种1 d时达高值,4 d时最低;m(GA3+SA)/m(ABA+JA)随着浸种时间增加逐渐下降。18号浸种温度为25~30 ℃时对提高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有着显著作用。【结论】横径显著影响种子形状,18号种子均匀度高且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较为稳定;种子浸种后48 h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达到稳定状态,促进萌发类激素含量升高。因此,浸种温度应在30 ℃下有利于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砧木标准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7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容重和水分等土壤特性的变异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变异较小,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相对较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之间,天然成熟林的含水量最大,新造林最低;不同坡位之间,以下坡的含水量最大.容重变化与水分含量变化恰好相反.通过研究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年龄植被在不同坡向、坡位、石漠化程度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为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被建设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浙江省余杭区长乐林场、建德市更楼街道洪宅村薄壳山核桃品种园、安吉县抱福镇薄壳山核桃种植地栽培的50多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余杭区长乐林场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含油率为45.36%~65.40%,建德市为56.63%~67.95%,安吉县为43.82%~61.58%,经一元方差分析得出,3地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含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薄壳山核桃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棕榈烯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组成,余杭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平均饱和脂肪酸为6.80%,极显著地小于建德(7.08%)和安吉(7.27%),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余杭(91.41%)略高于建德(91.09%)和安吉(90.54%).以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来评价薄壳山核桃无性系,余杭区无性系Y46号和Y26号较优;建德市无性系J103号和J99号较优;安吉县无性系2号和C46号较优.  相似文献   
15.
以薄壳山核桃为父本,山核桃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对F1代果实及苗木主要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杂交F1代果实与果核(种子)的大小、质量以及苗木的高、径生长与对照之间都存在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果高、果径分别比对照高291 %、72 %、110 %;单核质量、核高、核径分别比对照高309 %、813 %、124 %;3年生苗木平均高和地径比对照分别高181 %和197 %;造林2 a后苗木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比对照分别高292 %和3281 %。另外,杂交F1代双胚苗所占比率为10 %,是对照的5倍。研究表明,种间杂交对增大山核桃果体、改良山核桃性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省建德市邓家东坞村进行不同基质和不同容器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措施对苗木地上部分苗木地径及苗木高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普通育苗容器对苗木地径及高度影响最大,其值也最大,而基质类型和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苗木高度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容器种类对地下部分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而基质类型及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下部分各指标影响较大,其中以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及去1/2胚尖苗木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最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选择普通育苗容器、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和去1/2胚尖的模式进行容器苗的培育,不仅可以获得基质较轻、苗木健壮的容器苗,同时其苗木根系发达,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7.
尝试使用9种多核金属酞菁催化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它们对环已烯在氧气为氧源的环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油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油茶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比、单果鲜出籽率和皮厚3个性状的各杂交组合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间纵横径比和皮厚性状达到极显著差异,单果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受环境和遗传影响的相对大小基本相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人工点粉、抖粉授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花粉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结实有增效作用,但因工效低而不适合大面积应用。探讨无人机辅助授薄壳山核桃花粉对山核桃实生林分的结实效应,为山核桃大面积生产性应用辅助授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年生山核桃实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喷洒按0.025%质量比调配成的薄壳山核桃花粉水溶液,采取连续面积逐株全果测定的方法测定处理与对照样区的果实产量及果质量、核质量、果仁质量等性状,运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人机辅助授薄壳山核桃花粉对山核桃果实有明显增效作用,能显著增加山核桃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单果质量、核质量及果径,但对果高、核高、核径、果仁质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单位面积鲜果增产37.16%; 平均单个果实的果质量、核质量、果仁质量分别增加12.02%、5.98%、5.49%,果径增加4.81%。【结论】无人机可辅助对山核桃授薄壳山核桃花粉,由于无人机旋翼风力和种间杂交优势的双重影响,对山核桃果实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设制了一种单泵多接口减压蒸馏装置(见图1),相互分立的四个接口通过一连接管和泵相连,此仪器即可用于单独操作又可同时多组操作。减压蒸馏为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单元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此伏器的设制将会给更多同学提供实践的机会,解决了一人操作多人看,光会理论难实践的教学背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