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9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3篇 |
丛书文集 | 127篇 |
教育与普及 | 16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篇 |
现状及发展 | 14篇 |
综合类 | 23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我校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总结了《光电仪器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项目支持下,两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察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2.
采用自行研制的土体数字化变形测量装置,对承受中心荷载的矩形基础进行了室内细观模型试验,重点研究矩形基础沿着长边和短边剖面上土体位移发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基础下地基土位移的影响范围随着荷载增加而不断向竖向及水平方向扩展,沿着矩形基础长度和宽度方向竖向位移的影响深度在破坏时趋于一致,而基础宽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影响范围约为长度方向的1.5倍,且沿着基础宽度方向地表隆起变形比长度方向大,沿着长度方向滑动面主要由基础两边的剪切滑动区及基础正下方的倒梯形弹性平衡区构成,沿着宽度方向弹性平衡区为三角形,矩形基础下弹性核的形状为横置的三棱台。研究结果为矩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将迭代有限元法引入微小薄壁铣削中,建立了变形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不同径向切削深度、不同薄壁厚度时的铣削变形量大小,通过试验加工和Deform-3D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迭代有限元变形预测值与试验加工变形量较为接近;加工后的薄壁残余厚度大于理想状况下的加工厚度;最大变形量随壁厚的增大先保持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至0;薄壁厚度应当与切削参数相协调,调整工件刚度与切削力大小相适应,否则会导致变形量过大. 相似文献
24.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影响非常大,是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优化混合核支持向量机(SVM)算法(ILPSO), 解决了一般混合核SVM算法很难评定参数选择的问题. 该算法通过限定粒子的速度、 搜索空间和交叉算子等多种寻优策略加强其收敛特性, 得到了参数的最佳组合. 仿真实验表明, 该算法能更快速、 有效地获得参数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26.
27.
28.
为研究大巴山南麓物种组成特征,在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4个有代表性的1 hm2固定观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 显示:固定观测样地内有木本植物145种,共计7594株,分属39科89属.在活个体数量上,1号样地有2802株,2号样地有2041株,3号样地有1777株,4号样地有974株... 相似文献
29.
正本季最具野心的科幻剧集《西部世界》与《开发者》以同一个哲学难题为对手:自由是不是假象?理论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深入探究了现实的本质。我们做了一项决定,选择待在家中,而不是去赴宴或向某人示爱,之后我们沉思不同选择的相应结果。在我们的想象中,它们同样看似真实。假如我们决定去赴宴,我们会不会更加快乐?我们会不会懊悔自己没有分享自己的感受?然而,我们要以何种方式才能获取另外的那些未来?我们是否果真有所选择?或者说,我们所感知为选择的东西,是否其实是预先决定好的,是我们的物理环境(下雨的概率、房内的温度)与大脑的硬连线之间暗藏的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正弗里曼·戴森是一位数学天才,在亚原子物理学领域也做出了令人铭记的成绩,后来他又转向地球未来的环境、太空探索和核战争等主题,作为一名作家和科技预见者而获得了社会名望。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于2020年2月28日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附近的一家医院过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