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3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滤膜处理地表原水膜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把膜阻力分为构造阻力、滤饼层阻力和吸附阻力,并将后两种阻力与水力冲洗强度联系起来,具有实用性.在过滤地表水源且当水中有机物含量变化不大时,吸附膜比阻力与过滤时间呈线形性增加.原水浊度较高时,吸附膜比阻力较小,反之较高.在过滤初期,吸附膜比阻力与原水UV254相关,原水UV254较高时,初始吸附膜比阻力较高,反之较低.滤饼层阻力随过滤时间呈线性下降.浊度较高的原水,滤饼层膜比阻力较小,且下降速率减缓,亦即由滤饼层阻力转化为吸附阻力的部分减少.因此,原水浊度适当提高,可降低总的膜阻力,增加透水通量.  相似文献   
12.
夏丽华 《松辽学刊》1994,(4):11-14,26
本文主要应用TM卫片2,3,4波段假彩色合成1:20万影像图的MSS1:50万卫片,以及地形图和现有资料,解译划分了突泉县的造林立地类型,并在分析立地类型的基础上,对突泉县的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来水系统中游离氯检测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2种氯测定仪(Cifec和Seres)连续在线检测水中的游离余氯(Cl2 HClO ClO-)和游离有效余氯(HClO),所有检测数据均与采用DPD法在555 nm得到的不同质量浓度的次氯酸钠标准曲线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氯测定仪可以连续便捷测定自来水中的游离余氯量,这对于水厂处理系统实现全自动化运行及其控制氯投加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省阳江市沿海行政区(阳东、阳西、江城区及海陵岛)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分维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边界密度等指数,分析了1990—2006年阳江市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耕地、园地转移突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观动态变化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行  夏丽华  郭广猛 《江西科学》2020,38(2):257-262
随着月季种植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提取月季种植面积对于评估月季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使用易康(eCognition)软件平台,对无人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进行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在分割的前提下,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结构特征、纹理特征等特征优化组合后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获取月季图像,使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方法进行月季解译识别和监测,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是月季识别与监测可行有效的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海岸带海水养殖业污染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海岸线较长,近海海水养殖业发达,但海水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重视.文章利用排污系数及产量定量评估了广东省沿海海水养殖排污量及污染贡献率,并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养殖面积与类型,对比分析了广东省粤东与粤西地区海水养殖区与环境污染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广东省沿海海水养殖N排放量为170 kt,P排放量为30 kt,COD排放量为360 kt,海水养殖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已达到25%.②广东省粤东与粤西高密度养殖区与近海环境污染严重区相吻合,养殖区与近海污染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粤东养殖区及污染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潮州市饶平县的柘林湾、南澳县的猎屿岛海域、汕尾市的碣石湾;粤西养殖业及污染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湛江市的东海岛西侧及硇州岛海域,茂名市水东湾,雷州市的流沙湾,阳江市的海陵岛和南鹏列岛.海水养殖所产生的面源污染已成为近海海洋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水面源污染的监测与研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的特性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AX-8型树脂,将有机物分离成疏水性和亲水性组分,并研究它们各自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投加100 mg.L-1粉末活性炭,尽管总有机炭(TOC)去除率达40%,但膜过滤通量没有得到改善.投加25 mg.L-1和100 mg.L-1硫酸铝混凝剂,TOC去除率仅为19.2%和31.6%,但通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研究表明,通量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滤膜截留有机物的组分.膜截留疏水性有机物越多,则通量下降也越严重.研究同时表明,超滤膜过滤混凝和粉末炭处理水,截留在膜内的有机物组分有很大的不同.过滤混凝处理水时,膜倾向于截留亲水性有机物,而过滤粉末炭处理水时,膜倾向于截留疏水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8.
<正>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滤和超滤膜具有操作压力低,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细菌的优点。随着膜价格的下降,超滤和微滤有望成为常规处理的替代工艺,成为饮用水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1]。  相似文献   
19.
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滤和超滤膜具有操作压力低,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细菌的优点.随着膜价格的下降,超滤和微滤有望成为常规处理的替代工艺,成为饮用水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1].  相似文献   
20.
Fe/Cu催化还原去除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致癌风险的饮用水卤化消毒副产物(haloge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HDBPs)三氯乙酸(TCAA)为去除目标物,研究了Fe/Cu催化还原去除TCAA的效果,包括Fe/Cu质量比、Fe/Cu混合物投加量、pH值、有机物浓度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Fe/Cu催化还原去除TCAA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能够有效脱除TCAA,m(Fe):m(Cu)为10:1时的TCAA去除效果最佳;Fe/Cu最佳投加量为30 g·L-1;Fe/Cu还原脱氯去除TCAA最佳pH值在4~8之间;有机物浓度对Fe/Cu还原脱氯存在负面影响;在摇床转速、反应时间、投加量、pH值和UV254分别为200 r·min-1,160 min,30 g·L-1,6.82和0.117 cm-1的条件下,Fe/Cu催化还原对TCAA的去除率达到97.39%,并且Cu未被消耗,外扩散Fe/Cu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可以忽略,Fe/Cu对TCAA的催化还原脱氯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