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9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1篇 |
丛书文集 | 190篇 |
教育与普及 | 17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1篇 |
现状及发展 | 43篇 |
研究方法 | 83篇 |
综合类 | 36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241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3篇 |
1960年 | 4篇 |
1956年 | 4篇 |
1953年 | 5篇 |
195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Schiermeier Q 《Nature》2005,434(7030):127
102.
从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等方面,分析了祁县地区地下热水成因,得出该地区地下热水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基底断块隆起及地下水循环深度大、交替迅速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给出了2012年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题的一道求极限试题的6种不同的解法,比较了6种不同解法的特点,并通过第六种解法给出了它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04.
基于Hartree-Fock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混合近似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列地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扶手椅管、锯齿管、手性管)和单壁氮化硼纳米管的杨氏模量、卷曲形变能以及电子能带结构.分析了单壁碳纳米管的管径、管型和能隙宽度对其杨氏模量理论计算值的影响,给出了纳米管管径和手性对卷曲形变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106.
基于分布式计算的异常网站筛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山东科学》2016,29(4):106-111
设计了一种在大型园区环境下对互联网异常网站进行筛查的系统,系统在.NET框架下开发运行,基于分布式计算的模式部署,采用HDFS和SQL Server存储数据。分布在多个子区域的探针根据多设备日志的排序数据进行异常网站的筛查,核心服务部分进行故障汇总分析、任务分发推送和知识库归档等操作。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故障分析能力,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库形成故障分析指导,通过调用预定义脚本启用备用设备或线路。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设计科学有效,能够给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运维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108.
研究了有机-无机烧结“合金型”材料在烧结前,聚合物的热解动力学和动态粘弹性。作者从表面键能及阻止“自催化”的观点,分析了HMVC脱HCl的表观活化能。随无机物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以大分子链段运动理论,及与无机物的相互作用,阐述了体系的动态粘弹曲线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存在着吸附界面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9.
在阀前密封结构的闸阀中阀体与阀座和闸板装配后间隙较小的情况下,且闸板打压变形后,闸板有卡死现象。现解决办法是将定位环上加工压力平衡孔,使其闸板在打压后变形量减少,试验结果没有出现闸板卡死现象。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接触角微肋阵内的对流换热及能效特性 《山东科学》2016,29(3):40-47
在椭圆形微肋阵表面固化含有微纳米粒子的疏水性涂层获得具有不同接触角的疏水性微肋阵,测试不同雷诺数Re下实验段内的压降?流动阻力系数f及努塞尔数Nu,并分析了接触角变化对微肋阵热沉内流阻和换热的综合影响及其能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性涂层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压降和流动阻力系数随接触角增大而减小;但疏水性微肋阵内的Nu也降低,且3种疏水性微肋阵内Nu之间的偏差随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尽管表面疏水性降低了微肋阵内Nu,接触角为151.5°超疏水微肋阵仍具有较好的能效特性,与无疏水性涂层的微肋阵相比,相同对流换热量时其所需泵功可减少20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