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蒿全草和花蕾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藏药大籽蒿水、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乙醇的热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论:藏药大籽蒿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部位为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同一溶剂的大籽蒿全草与花蕾提取物具有相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52.
风灾是日喀则地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西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大风天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是西藏区域大风天气频繁多发地带.大风不仅对房屋建筑物、电力通讯设施等方面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还给草原植被、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文章选取1981~2010年间日喀则地区7个观测站大风气象资料,分析日喀则地区西部和南部边缘大风天气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大风天气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两个季节,秋季次之,夏季最少.近30年中,西部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大风天气最多,00年代次之,90年代最少,30年中两个高值年和四个低值年,峰值出现在1984年,年大风日数在80年代波动较大,之后基本稳定在平均值附近,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南部边缘地区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大风天气最多,00年代次之,80年代最少,30年中有4个高值年和3个低值年,年大风日数整体呈逐渐增多的趋势,2004年达到最高值.结合日喀则地区气象特征得出如下结论:该地区大风天气主要由高空急流、高空冷热平流活动、低空升温降压以及地形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253.
《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作为元代藏族史学名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章从作者的境域观、治史目的、治史态度、史料来源、叙述方式等方面,认为该史书对聂赤赞普的来源问题、吐蕃赞普世系算法、赤松德赞时期的“七试人”、拉钦·贡巴饶赛、“卫藏十人”或“卫藏六人”和下路弘传的主要传承问题等若干史事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元代藏族教法史.  相似文献   
254.
文章利用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SO2、NO2及PM10的浓度逐日监测数据,以及风速、风向、降水、水平能见度及太阳总辐射量等资料,分别对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冬夏气候特点,分析了夏半年、冬半年拉萨市NO2污染物浓度与太阳总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拉萨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水平;三种污染物浓度与降水强度呈显著负相关;SO2和NO2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风向变化不大,而PM10与风速、能见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干(冬)季时,NO2的浓度值要比湿季时略高,且NO2浓度值与太阳总辐射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55.
物色词是用某些表示物质的名词素+色彩词素所构成的一种色彩素,是色彩词中的一个小类。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87个物色词为考察对象,从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来考察,初步概括了这类词的基本特征:从话音特征看,物色词中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从语法特征看,不同的物色词素与相同的色彩词素相结合是物色词的最显著特点;从语义特征看,物色词的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被扩大,去表达或传递语用意义或交际意义,并阐述了物色词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56.
吐蕃时期翻译的印度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献中频繁出现.文章搜集了藏族传统文献中有关罗摩故事的记载,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评析,并阐释史诗的藏文文献价值和题材的典型效果,以及该命题在藏族传统文学研究和印藏文化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57.
蓝耳病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主要病原之一,一直受到集约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关注。但对于一般养殖户和散养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受2006年以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的影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征、诊断方法及保健防控措施。为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58.
双门限算法是语音端点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对藏语语音识别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用双门限端点检测技术对藏语语音进行音节分割的方法,首先根据双门限语音端点检测原理进行Matlab编程和仿真,然后结合藏语语音的音节特点和双门限算法分别在正常语速和慢语速环境下对藏语的30个辅音语音、随机抽取的双音节、三音节及句子语音进行双门限算法的音节分割和分析,实验表明双门限算法对没有太多连读音节的藏语语音和慢语速下长句的音节分割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59.
<正>夹腿综合征又称为情感性交叉擦腿发作,是儿童发育时期的一种行为障碍.因具有发作性并伴有植物神经兴奋等症状,常被误诊为癫痫.本文对15例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进行分析,以求对夹腿综合征有进一步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998年1月至11月门诊诊断为夹腿综合征而作脑电图检查者,共15例,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6岁,平均3、4岁.其中1~4岁有9例(60%).此综合征起病年龄:6个月~5岁半,4岁以上逐渐减少.病程数月至数年,部分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260.
遗传多态性及其对基因功能的影响是目前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国际单体型图计 划(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数据的公布和超高通量基因型鉴定平台的出现,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 分析法(genome-wide association approach)进行复杂性状/疾病的遗传变异的研究将很快成为现实. 尽 管这一方法的检测效能已得到广泛认同, 但是这一研究对揭示群体遗传差异程度的要求及怎样才能 最好的运用这些信息去进行研究仍为争论的热点.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 在50例藏族志愿者中对15号染色体中心粒区域的7个基因进行了测序, 鉴定了该区域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频率、标签SNP(tagSNP)、连锁不平衡(LD)结构和单体型组成, 并将以上数据和汉族人群进行了比较. 同时还对藏汉两个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 结果显示, 藏汉两个群体间这一区域在总体上无显著的遗传差异, 但某些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的不同, 而等位基因频率是构建单体型和选择标签SNP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总体上, 和汉族相比这一区域藏族人群连锁不平衡区域较长而遗传差异较小. 本研究结果为藏汉两群体间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遗传学上的证据, 并支持所有群体从根本上是同等的观点, 同时也提示在复杂性状/疾病的研究中需要考虑群体间的差异, 特别是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别. 本研究所获数据不仅有助于对藏族该区域基因组结构的理解, 而且还对以藏族同胞为研究对象的在这一基因组节段及其所含基因所进行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