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典型。通过对东岳庙会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庙会源起于汉唐,确立于北宋,中衰于金元,转型于明清。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隆时期。由于考据学的盛行。泰山石刘研究成为当时的学术热点,方家竞论,名著丛出。其中噬聂鈫与钱大昕著述最丰、贡献最大。聂车文对泰山石刻进行了系统普查与著录,而钱大昕则以岱刻考官制,释典地,辨民族,订年代,正文字,均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两人相与研析,互为影响,互相促进,从而将泰山石刻研究再推至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泰山编年通史》全面记述泰山五千年历史发展、文化演进.该书在著述体式、记述内容均较前人有所突破,内容上记“实体山”与“精神山”、记“山体”与记“近域”、记“朝”与记“野”、记“史”与记“文”、记“事”与记“言”并重,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挖掘、新观点的提出与新理论的借鉴,对山岳文化史编纂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与泰山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宋元水浒话本、水浒戏到《水浒传》,无不屡屡写到泰山的场景。本文对《水浒传》中出现的泰山名物、风俗逐一考索,察其史实背景,辨其时代特征,以此对《水浒传》与泰山的文化联系略作管窥,兼对小说的成书时代试作蠡测。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中曾对清初蔡士英家族进行考察,指出其虽出明代辽东降将,然汉化甚高,钱谦益与蔡氏密切交往,实同复明运动相涉.1998年在山东新泰敖山发现了有关禁士英的三通碑记,从碑中可窥见蔡氏反对清廷海禁政策的政治思想及对江南汉族所持之同情态度.这一新史料的发现,有力证实了上述陈寅恪对于钱蔡关系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
杨家将故事与泰山有关诸多历史及文化的联系。历史上杨延朗作为扈从武臣,参加了宋真宗封禅大典,将杨家将的成名广播于泰山,宋元之际泰山周边涌现的众多山寨及女杰,乃是“山东穆柯寨”与“穆桂英”艺术形象的直接源头;而明人笔记中红裳女子在泰山与杨六郎过招的情节,则是穆桂英故事进入杨家将传奇的一个关键链环。泰山周边众多杨家将遗迹的出现,实基于上述这一复杂而有趣、离奇却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美术界多称古代泰山题材画作极少,实则不然,今经资料查证,发现历代画家的泰山画作十分丰富。从六朝到清代,有图流传或有目可查的泰山题材画作,不下百幅,其中不乏名家佳作。兹以时代为序加以综述。除著录画作外,兼及画家在泰山的艺术活动、画作内容、后世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明清易代之变中,泰安士人命运也随之起伏不定.新发现的《泰安施氏族谱》上便对此有生动反映.其中所记萧启濬谋叛罪案、施天裔身世曲折及赵国麟应试经历,分别显示了明朝勋臣的末路、从龙新贵的崛起与治世名臣的产生.三家不同的人生遭际,折射了明清之际巨变社会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泰山石刻之学于金元中衰之后,"稍稍振起",在石刻的调查、著录以及研论上都略胜前代。特别是金石学家与泰山学者对上百种石刻所作的实地考察与登录,给后世提供了一份较为详细的岱刻索引,尤为后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但由于受明代学风空疏的影响,明人泰山石刻之学存有严重的缺陷,这些学术局限,严重影响了岱刻研究的整体成就。  相似文献   
20.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