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用俄歇电子能谱法研究锌镀层铬酸钝化膜的组成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钝化膜层和中间层的厚度分别约为0.2微米和0.14微米;钝化层的组成基本上是均匀的,主要含有Cr和O元素;绿色钝化膜表面的S,P,N,Cl等杂质只存在于膜层的外表面。  相似文献   
22.
用载波扫描法研究3N NaOH溶液中某些表面活性剂,例如DE、DIE、DPE、EQD、GT-1、NJ-45、三乙醇胺和茴香醛,在单晶锌电极和滴汞电极上的吸附行为。讨论了实验结果。指出单晶锌电极对于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与滴汞电极不同,而且发现吸附性强弱顺序分别为 在单晶锌电极上:GT-1>EQD>DPE>DE、DIE>NJ-45 在滴汞电极上:EQD>NJ-45>DPE>DE、DIE、GT-1  相似文献   
23.
化学沉积的非晶态Ni-P合金具有高强度、良好抗蚀性、高导电性和软磁性等优异性能,故有着广泛用途。但是这些优异性能在非晶态合金发生结晶后便会丧失,为此研究其晶化动力学将有助于了解此种合金的稳定性以便合理地使用它并为开发其它高稳定性的非晶态合金提供  相似文献   
24.
苯胺的无电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聚合方法——无电聚合。在没有外电流的情况下,溶液中的苯胺分子在具有催化活性的铂或钯基底表面上被溶解氧氧化为聚苯胺膜。与化学镀的原理类似,苯胺的无电聚合反应过程包含阴极半反应和阳极半反应两个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5.
本工作根据铂电极的电流-电位曲线、阳极充电曲线和交流阻抗等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醇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是按照直接放电机理进行的,证实苯甲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现象,同时讨论苯甲醇的吸附对铂表面阳极氧化和吸附氧形成过程的阻化作用.  相似文献   
26.
本工作用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2-四氢噻唑硫酮(H_1),苯基聚二硫丙烷磺酸钠(S_1)和氯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上述添加剂在铜电极上都表现吸附作用,吸附电位区相当宽,H_1的吸附性比S_1强,吸附是扩散控制的,且显著地阻他铜离子放电过程,S_1和氯离子可与铜离子络合。此外,还讨论添加剂对铜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用微分电容曲线、极化曲线、恒电流沉积和微分脉冲极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Z组合添加剂对铅-锌合金共沉积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Z组合添加剂对铅电沉积的较强的阻化作用,是产生铅-锌共沉积的根本原因.镀层组成与电流密度及溶液组成的关系可定量地用一经验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28.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叶绿素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光伏效应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电极的光电化学反应有H~+离子参加,被光激发的叶绿素分子的能量传递按P型半导体能重传递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9.
30.
某些光亮酸性镀铜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工作研究光亮酸性镀铜常用的添加剂——2-四氢噻唑硫酮(H_1)、苯基聚二硫丙烷磺酸钠(S_1)和Cl~-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它们对镀液的整平能力和镀层的显微结构与内应力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上述添加剂的作用机理。H_1的扩散控制吸附及其对铜电沉积的阻化作用,S_1和Cl~-离子的吸附及其与铜离子的络合,可能导致产生细晶粒和内应力小的致密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