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兰从分类上有七个品种,分别为春兰、春剑、莲瓣兰、建兰(四季兰)、蕙兰、墨兰和寒兰,而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根据市场投资资金的比例划分,其主力交易的品种只有四个即春兰、春剑、莲瓣兰和建兰,蕙兰、寒兰和墨兰的交易都相对较弱.而从地域市场来看,中国兰花交易的主流市场又分为四个,分别为四川市场、云南市场、江浙东部市场和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市场,经过多年的交流与发展后,这四个市场相互渗透,已经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相似文献   
62.
针对电气拖动自动控制设备中触发脉冲长距离传输中易受干扰的问题,根据光纤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用光纤作为传输通道来解决,并设计出用1根光纤传输6路触发脉冲的两种不同光纤传输系统。同时根据自动控制设备中模拟信号和串行数字信号、开关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的抗干扰的问题及技术要求,设计出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和串行数字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63.
葡萄球菌核酸酶(SNase A,EC3.1.4.7)由14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16.807ku),不含巯基和二硫键,它水解DNA和RNA的磷酸酯键并释放出3’-磷酸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SNase A最初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得到,随后这个酶的基因被克隆并在若干表达体系中进行表达.它的晶体结构已在高分辨率测得,结构表明它唯一的色氨酸残基(W140)包埋在一个疏水环境中.SNase A一直作为研究酶学、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肽链折叠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64.
65.
罗布麻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罗布麻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发现表皮细胞外都被有不同厚度的角质层膜;叶片气孔器都分布于叶的下表皮,且形成孔下室;根、茎、叶中含有大量的乳汁管;髓的外围形成一环内生韧皮部,这些结构特征使罗布麻能更好的适应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66.
一个基于时间窗口的入侵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是计算机安全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需要从大量的系统审计数据中进行准确、高效的分析 ,因而适宜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来发现规则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时间窗口的数据挖掘算法来发现入侵行为 ,在文章末对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信阳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合理调整植被建设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要合理地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生态防护林,在工程建设中,生物措施要与工程措施相配套,应选择乡土树种并参照当地天然林模式及演替规律确定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在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中要选择抗性较强的经济树种,采用多物种多层次的结构,以避免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适当采用封山育林方式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68.
网络化是机器人实现开放性的必要途径.本文结合对开放式网络机器人控制系统网络通讯模块的介绍,提出了运用java、vc 和web编程技术,解决机器人的视频传输问题,使得远程客户不仅可以遥操作机器人,同时还可以根据网络传输的图像,实时得到机器人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69.
使用了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半野生大豆与野生大豆(G.soja)进行了木质部的形态研究.观察结构表明:半野生大豆与野生大豆都是典型的散孔材,半野生大豆在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要比野生大豆进化.通过不同时期取材连续切片的观察,证明野生大豆木质部管孔链较少,属于单管孔;端壁倾斜程度较大,约50度;射线间隔较远,长度短,分布稀疏.而半野生大豆木质部导管呈管孔链分布;端壁平坦约25度;射线间隔较窄,长度较长,分布紧密.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半野生大豆木质部比野生大豆木质部进化。  相似文献   
70.
在植物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大豆叶子的起源为进化型,而从个体上看大豆属植物叶起源均为外起源,即起源于大豆茎端分生组织某一部位的叶原基,叶原基首先进行切向分裂,然后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形成幼叶,由于每种大豆叶的分生组织活动都是有限的,导致了4种大豆叶片大小的差异,野生大豆叶面积最小,半野生大豆叶、半栽培大豆叶、栽培大豆叶面积递次增大,野生大豆叶面积小,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效率低,代表了其较原始的演化程度;而栽培大豆叶面积大,叶柄也较野生大豆叶柄长,表现出很强的光合作用的功能,代表了较高级的叶结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