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往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方法去证明不同类型的三角恒等式,它要求熟练地掌握等式恒等变形的技巧。有时一个错误的等式徒劳地去寻求证明,也不能发现等式本来就是错误的,这是中学三角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三角恒等式最基本的类型是等式两边是三角函数的有理式(无理式也可以化为有理  相似文献   
42.
43.
为了研究合肥火车站地下广场超长混凝土顶板的温度作用及其效应,文章基于土壤温度与结构开敞性,综合分析得出该工程的温度作用,最大温降为-26.4℃,最大温升为10.2℃;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分别对合肥火车站地下广场混凝土顶板在温降及温升2种工况下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在温降工况下,顶板东段、中段及西段的平均拉应力分别为2.2、2.6、2.3 MPa左右,在温升工况下,顶板压应力为-0.2~0.9 MPa;针对合肥地区气候特征,地下混凝土结构浇筑合拢期宜选择在2-4月份或10-12月份。  相似文献   
44.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桥塔模型试验研究多采用大比例节段模型为研究对象,但该节段模型无法完整反映索塔的整体受力机理。文章采用1∶10大比例全模型,对马鞍山长江大桥右叉斜拉桥的拱形索塔进行试验研究,解决了模型试验设计中的恒载补偿设计、拱塔环向预应力加载和斜拉索张拉模拟等关键技术问题;采用等应变原理设计拱塔模型,并模拟了斜拉索拱塔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点位外,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的误差不超过15%。该研究对马鞍山长江大桥右叉斜拉桥以及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5.
钢筋混凝土约束短柱抗剪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2根配有中间筋的钢筋混凝土约束短柱试验与分析,建立了弯、剪、压复合应力状态下构件受力分析的力学模型,由此导出了考虑中间筋作用的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对比表明,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对于钢筋混凝土约束短柱的抗剪设计与计算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文章通过模拟风荷载的拉、压往复作用,对输电塔的钢管K节点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当节点在50万次循环后仍未破坏,则停止疲劳试验,并对其进行静力加载破坏试验,得到了节点失稳破坏的临界压力和相应的破坏形态.采用2种有限元模型对节点进行了失稳分析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种模型计算的临界力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装配式轻钢楼盖的受力性能,文章通过对楼盖试件进行模拟竖向均布荷载作用的静载试验,分析了楼盖的竖向承载力、挠曲变形、应变规律和双向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楼盖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按照2.5 kN/m2的恒荷载作为使用荷载来计算,开裂荷载是正常使用荷载的2.22倍,破坏荷载是正常使用荷载的3.63倍.在加载过程中楼...  相似文献   
48.
植筋框架节点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整浇钢筋混凝土节点和三个不同植筋深度的植筋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对比研究了植筋节点的破坏形态、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耗能与变形等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植筋深度增加,植筋节点各项性能指标与整浇节点较接近,说明化学植筋用于抗震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文章指出在回弹法和超声- 回弹综合法技术规程中,简单地取构件测区强度的最小值作为其推定值,主要是未考虑到存在操作失误等异常情况。研究提出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检测数据异常性判断,在测区强度最小值和异常值的判定值中,取较大者作为构件强度推定值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50.
基于岗位需求的大学生写作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它是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日后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大学生写作能力质量评价体系必须要明确目标,进而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进行科学构建,不断完善基于岗位需求的大学生写作能力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