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7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104篇
教育与普及   1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1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目的探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179例,根据心动过速时心功能状态分为心肌病组23例,非心肌病组156例.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室率与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和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179例患儿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3例,其中房室折返性、房室结折返性、无明确分类的心肌病分别为7例、10例、6例.房速所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率为25.00%(8/32),明显高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的心肌病发生率10.20%(15/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病组患儿中房速所占比例、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非心肌病组患儿,发作频率明显低于非心肌病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持续时间是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为12.85%,其中房速所致的心肌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是唯一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粉煤灰基质对机场地被植物群落的调控作用,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地被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将不同量的粉煤灰添加到实验地土壤中,采用样方法研究粉煤灰基质调控对机场地被植物群落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区植物种类共计36种,主要由菊科(10种)和禾本科(6种)植物组成,其中对照区植物16科27种,而粉煤灰调控区植物减少到11科22种,且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高添加量调控区的植物仅有4科8种.粉煤灰调控区的植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区,高添加量粉煤灰调控区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物量均最低.由此可见,土壤基质中添加粉煤灰对机场地被植物群落的调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为模拟细胞色素P-450酶的键联作用、轴向配位作用以及空腔的功能,实现温和条件下环己烷氧化的高效催化作用,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纳米孔壳聚糖(np-CTS)共价接枝与轴向配位固载四(五氟苯基)铁卟啉(Fe TPFPP),即Fe TPFPP/np-CTS。应用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吸/脱附(BET,BJH),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DSC),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研究其结构。在温和氧化反应条件下,用此催化剂催化氧气氧化环己烷。Fe TPFPP/np-CTS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其催化氧化环己烷的转化率和KA油产率分别为38.2%和24.5%,比未固载的和无孔壳聚糖固载的铁卟啉分别提高28%和66%,以及18%和74%。其中壳聚糖对铁卟啉的接枝,轴向配位及其空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延安大学篮球专修学生体能训练的认知情况、训练动机、训练方式、训练密度、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认识程度不足和学生的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不是很合理,体能素质得不到提升。结合上述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体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未来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5.
将迭代有限元法引入微小薄壁铣削中,建立了变形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不同径向切削深度、不同薄壁厚度时的铣削变形量大小,通过试验加工和Deform-3D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迭代有限元变形预测值与试验加工变形量较为接近;加工后的薄壁残余厚度大于理想状况下的加工厚度;最大变形量随壁厚的增大先保持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至0;薄壁厚度应当与切削参数相协调,调整工件刚度与切削力大小相适应,否则会导致变形量过大.  相似文献   
76.
块体金属玻璃微磨削加工的温度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单颗磨粒微磨削的正交切削模型和玻璃金属的本构关系方程,采用有限元工艺仿真系统对块体金属玻璃进行微磨削加工的温度场仿真,从而得到块体金属玻璃在微磨削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趋势,进而观察其磨削温度是否达到块体金属玻璃的玻璃转变温度.因此,对玻璃金属磨削加工过程的温度仿真可以有效预测非晶表面是否有晶化现象的发生.改变微磨削加工参数,对块体金属玻璃的各个磨削区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行观察.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块体金属玻璃的最高磨削温度发生在磨粒前刀面与磨屑接触的区域,即第二变形区.  相似文献   
77.
在充分认识黄土残塬沟壑区镇村体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安沟乡为例,研究镇村体系的引导策略;以镇村体系是否与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为出发点,运用社会学人际流动的分析方法,提出镇村体系的发展应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为核心,以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生态环境要求为目标,参考镇村联系方向确定社区中心,参照镇村体系人际联系范围及公共产品配置的人口门槛规模、服务半径以及最大耕地半径划分中心社区辐射范围;按照黄土残塬沟壑区镇村体系分布形成特征给出空间引导策略,促进人口集中,有助于改善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8.
沉管隧道多尺度方法与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沉管隧道多质点-弹簧抗震简化分析模型的不足,如无法合理模拟沉管接头的细部构造及力学特征,提出了一种同时表征沉管隧道宏观整体响应和细观接头构造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其中宏观多质点-弹簧-梁耦合模型用于描述沉管隧道结构与地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宏观整体地震响应特征,细观精细化模型用于捕捉沉管接头的张合量、剪力键受力等动态演化规律。以广州某沉管隧道为应用实例,建立了相应的地震响应多尺度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地震动输入方向、运营期环境温度变化等工况组合,研究了沉管隧道管节受力、接头变形、剪力键受力等地震响应特性以及关键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动输入方向随着与隧道轴向夹角的增加,结构剪力及弯矩明显增大,而轴力及接头变形随之减小,90°输入时峰值轴力的降幅超过了85%,而接头最大张合量仅为0°输入时的17%;环境温度变化对沉管隧道轴向受力及接头变形影响显著,降温导致接头最大张开量增加了约30%,并使隧道出现了接近峰值轴力60%的拉力。  相似文献   
79.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采用环氧基扩链剂(ADR)对PET进行反应挤出改性,并利用动态旋转流变仪和单轴拉伸黏度仪对PET的流变性能进行系统表征,同时通过快速降压法研究了改性PET的发泡性能。流变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改性PET相比,ADR改性PET具有更高的复数黏度和低频区储能模量、更低的损耗角正切,呈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当ADR质量分数超过0.5%时,改性PET表现出凝胶结构的流变特性。采用间歇发泡工艺得到了发泡倍率为30倍、泡孔均匀细密的PET发泡材料,说明改性PET具有优异的可发泡性能。  相似文献   
80.
超临界流体注入量直接影响着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制品中微泡孔的结构与数量,进而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通过设计相关实验发现:微孔发泡注塑成型注气过程分为气涌与稳定流动两个阶段,且气涌量的大小主要与注气系统的硬件结构有关,在改进硬件结构后气涌量有较大程度的削减;稳定流动阶段的气流量则与相关注气参数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结果,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超临界流体注气量与注气压差、限流元件孔径、注气时间、硬件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调节注气量的传递函数,该函数模型可以为实际生产中根据减重需求调节注气系统的一系列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