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01.
102.
甘肃省滑坡数据库的建立与滑坡区域分布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及技术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为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4.
利用Monte Carlo算法对薄膜生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onte Carlo方法以Cu为例对薄膜生长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不仅对原子的吸附、迁移及脱附3种过程采用更为合理的模型,还考虑这些过程发生时对近邻原子的连带效应.在合理选择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原子迁移激活能的计算方法.计算了表征薄膜生长表面形貌的表面粗糙度和表征薄膜内部晶格完整性的相对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原子入射率下,表面粗糙度和相对密度的变化存在一个临界温度.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表面粗糙度减小,膜的相对密度增大.当达到临界温度时,粗糙度随衬底温度的升高开始增大,而相对密度趋于饱和.临界温度随原子入射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温度下原子入射率对粗糙度的影响不同,在较低温度时粗糙度随入射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较高温度时粗糙度随入射率增大而减小.同时发现.随入射率的增大或薄膜厚度的增加,相对密度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5.
贝叶斯网络在适应性E-Learning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适应性E-Learning系统中,建立学生学习模型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处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运用了贝叶斯网络的推理机制来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6.
本数学模型及其模拟计算程序PSHS可用于计算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的热性能;予测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逐时室温,计算辅助热量,优选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案。本模型结合我国常用的附加阳光间型太阳房的实际和该型太阳房模拟计算中的难点,提出了比较简便实用的阳光和相邻房间之间通过门洞的自然对流换热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并采用J.A.Carroll的平均辐射温度网络法进行室内各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大大简化了目前常用的辐射换热算法,适合于上机计算,本程序可在微机上运动,功能较全,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满足同类太阳房工设计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7.
在分析现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及我国高等教育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背景下,从新能源产业链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重点讨论了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方向人才培养所应配置的专业课程及相应的基础课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适应学生特点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8.
根据电力系统相关规程要求,配置单蓄电池组的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在对蓄电池组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时,蓄电池组不能退出运行.先将备用蓄电池组并列到直流系统,再将运行中的蓄电池组退出后作核对性放电试验是通行方案.传统的备用铅酸蓄电池组方案操作繁琐,安全性低.本文提出并实现了用锂电池组代替铅酸蓄电池组的方案,应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法,分析了锂电池组在直流电源系统中的运行特性,验证了锂电池组在变电站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中的安全性,对提高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维护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不同锈蚀程度下Q235钢框架梁的力学性能,基于Q235钢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通过对6根锈蚀程度不同钢框架梁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到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刚度退化规律,分析试验数据得到不同锈蚀程度对钢框架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引入循环退化指数,拟合了具有累计损伤效应的特征点(屈服点、极限点、破坏点)公式,提出了适用于锈蚀钢框架梁的滞回规则,进而建立了考虑锈蚀作用的钢框架恢复力模型.其中3根试件进行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对比,另3根试件进行模拟曲线与有限元分析的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恢复力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吻合情况良好,所建恢复力模型可为不同锈蚀程度的钢框架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钢框架梁在不同锈蚀程度下的弹塑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双层辉光等离子体表面渗金属方法,在难熔金属Mo、Nb表面成功制得Ir涂层,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制得的铱涂层呈亮银白色,致密且表面均匀,无明显缺陷.XRD研究表明:Ir涂层呈多晶态,并沿(220)晶面优先生长,Nb基体上Ir涂层(220)晶面择优生长趋势明显高于Mo基体上Ir涂层(220)晶面择优生长趋势 Ir涂层由锥形晶构成,致密均匀,没有微观缺陷和微观裂纹.Ir涂层制备过程中,在基材表面形成了一个基材元素梯度分布的过渡层.过渡层的存在使得Ir涂层与基材结合良好 同时,Ir涂层遭受高密度离子轰击,在涂层内部产生高的残余压应力.利用纳米压痕仪测定了致密Ir涂层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并对其加载卸载曲线进行分析.由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Nb基体上Ir涂层的残余压应力、表面硬度均大于Mo基体上Ir涂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