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是引领美军科技创新的"技术引擎"。为总结DARPA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回顾了DARPA代表性挑战赛的有关情况,分析了DARPA挑战赛模式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DARPA挑战赛模式充分利用了美国乃至世界的技术研发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成为DARPA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引起美国其他创新机构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气候快速冻融技术仿真混凝土结构所处的冻融环境,制作4榀剪跨比为2.14的RC剪力墙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继而采用悬臂梁式加载方案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以研究轴压比变化和冻融循环作用对RC剪力墙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强度衰减、初始刚度、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轴压比下,经冻融循环作用后的RC剪力墙试件加载破损更加严重,其初始刚度、水平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强度衰减幅度、刚度退化速率、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剪切变形及其占总变形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随轴压比的增加,RC剪力墙试件破坏时裂缝分布范围、墙顶水平承载能力、初始刚度、强度衰减幅度以及刚度退化速率均逐渐增大,而变形能力、耗能能力、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剪切变形、屈服状态下剪切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逐渐降低,在峰值状态下则逐渐增大并逐渐成为主要变形.综合考虑冻融损伤参数D与轴压比n对RC剪力墙峰值荷载与极限位移的影响,通过多参数拟合得到了考虑冻融损伤的RC剪力墙峰值荷载与极限位移计算式.该研究可为严寒地区以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在役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石膏角砾岩的蠕变特性,建立石膏角砾岩的损伤流变模型;推导有限元计算中黏弹塑性损伤流变模型黏性应变的计算公式,结合初应变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模型的有限元求解过程;用MATLAB编制了损伤流变模型的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程序。利用编制的程序对石膏角砾岩蠕变试验进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蠕变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表明采用统计损伤理论研究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出口食品和农畜产品中汞的高灵敏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循环富集装置,配以冷原子吸收测汞系统,通过种种实验条件优选,建立了痕量汞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Kronecker张量积在描述材料系数的对称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首次构建符合挠曲电系数对称性的正交旋转张量4次Kronecker幂,推导了7大晶系、32类晶体点群及各向同性下挠曲电系数的矩阵结构表示,这些结果包含了独立的挠曲电系数个数及其具体的分量形式.通过与前人的工作对比,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编织物的对称性,建立了简化单胞几何模型来描述三维五向圆型编织物的几何特性。通过对三维五向圆型编织物的结构单胞形态及单胞的分布方式进行研究,推导了单胞几何结构与编织工艺参数之间的理论公式,详细分析了各个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通过预测单胞的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研究了编织工艺对该编织复合材料纱线体积百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特点及其教学内容,探讨了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提出了该课程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措施,对于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