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数学物理方法,通过生态模型考虑了在一个由群体P1和P2所组成的生态社会中,在作用因素不同的条件下,由繁殖和相互作用等引起的各群体数量n1(t)和n2(t)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讨论了线性模型中指数系数β1和β2随系数kij的符号变化而表现出的五种情况,说明了各种情况下n1(f)和n2(t)的变化趋势;分别给出了考虑有限环境承载容量和掠食者掠食周期条件下的非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邻域传播的水波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简化的物理模型描述水面,应用细胞自动机中邻域传播的思想,把水波控制方程转换为空间离散变量间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快速稳定地求解水表面的高度场.采用一种基于内外参数分离的控制策略,实时地调整参数,以实现各种水波形态的模拟需要.最后,通过纹理投影的方法模拟水中光线反射与折射,以增加真实感效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真实地模拟各种形态的水波运动. 相似文献
3.
石墨混凝土应变与电导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导电机理、比拟法及损伤三方面探讨了石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轴心受压全过程试验·分析了实测的混凝土试件变形模量应变关系上升及下降的走势与电导率应变关系走势相一致的原因·在有损伤的情况下,由于力场与电场均符合拉普拉斯方程,试件力场与电场的边界条件也一致,所以在石墨混凝土试件受荷全过程中电场力场可以相互比拟,即试验验证了比拟法的正确性·电导率这个材料的本征量与变形模量一样,可以很好地反映材料的损伤状况及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4.
5.
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塑性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两跨及三跨的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提出简化塑性理论,推导出集中荷载下梁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及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给出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确定方法,对比组合梁实测与与计算的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极限荷载及调幅系数,误差分别为7%,10%和20%· 相似文献
6.
自应力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自应力钢管轻骨料砼看作一种组合材料,给出了截面名义平均应力与纵向应变的关系曲线;定义了组合材料的抗压屈服强度点;找出了抗压屈服强度与套箍指标的关系,提出了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从实际工程出发,分析了在混凝土浇筑和固化前期,水化热形成的复杂的温度场.从混凝土28 d龄期内水化热所形成的温度场及相关计算方法的论证入手,结合工程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进行热分析;初步仿真计算了筏板基础28 d龄期内的温度分布规律,从而得到用计算方法预测的温度场,为实现温致开裂趋势评估和制订科学的降温施工工艺的目标提供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水波动画需要对解域构建网格.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四叉树分割实时动态网格划分算法,通过定义矩形网格点间的约束关系,设置误差的传递方法,构建顶点的四叉树层次结构,有效解决了不同分辨率下层次细节的裂缝问题.最后,通过实验将水动力计算、动态网格划分与水面的绘制相结合,实现了大规模水域实时漫游系统. 相似文献
9.
砌体构件裂缝开展相互作用与贯通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砌体构件材料的非均匀性特点,将砌体看成是由块体、砂浆和二者间的粘结带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建立相应的砌体构件开裂数值模型,应用复合材料破裂过程数值分析(MFPA2D)系统,数值模拟了砌体构件从损伤到开裂破坏的全过程,并与物理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清晰反映物理实验不易获取的应力场以及损伤演化过程在开裂过程中的调整、迁移以及相互作用,对于从细观力学的更高层次上理解砌体构件开裂的非线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砌体构件的破坏与失稳的预测预报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导电混凝土力场-电场相互比拟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受荷破坏的全过程·应用材料破坏过程分析软件MFPA,把混凝土视为由水泥砂浆基元和粗骨料构成的复合材料,对构件的受力、变形与内部裂纹萌生、扩展及最终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与实际构件尺寸一致的石墨混凝土单轴受压模型破坏全过程的力场·根据由实测的石墨混凝土割线模量-应变与电导率-应变曲线得出的力学量与电学量之间的比拟关系,将力场转换为电场·这不仅为导电混凝土电学关系的获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结构的健康监测等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