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强度激光三倍频增透膜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光技术的发展对增透膜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溶胶-凝胶工艺,运用提拉法镀膜技术与氨处理的后处理工艺,制备了高强度的纳米多孔SiO2增透膜.利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提拉速度对透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提拉速度来控制薄透射峰值的位置.经过氨处理,薄膜的机械强度比未采用氨处理的薄膜大大增强,并利用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手段分析了薄膜强度增强的机理.最后在石英玻璃基底上镀制了激光三倍频增透膜,该薄膜在355nm处透射率为99.58%,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
聚对二甲苯防潮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测试方法,对聚对二甲苯薄膜的表面形貌、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真空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的聚对二甲苯薄膜表面光滑均匀.薄膜主要由含氯取代基的苯环和亚甲基组成,表面有微量的C—O键生成.薄膜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透过率超过80%.聚对二甲苯薄膜包覆的变色硅胶浸入水中的防潮变色时间可达150 d,防潮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为4 J.cm-2(1 064 nm,1 ns).  相似文献   
23.
报道了一种新型纳米多孔氧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并详细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介孔氧化硅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提拉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透明介孔薄膜。用红外光谱、小角XRD、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椭偏仪和阻抗分析仪测量薄膜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该薄膜具有很低的介电常数和较好的机械强度,是一种可用于微电子工业的极富应用前景的低介电常数材料。  相似文献   
24.
用电子束蒸发NIO粉末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电变色氧化镍薄膜,并将薄膜置于200-500℃的空气环境中进行1h热处理.用XRD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发现热处理对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较小,而对薄膜的致色效率及致色与消色态的速射率动态变化范围影响较大.分析了薄膜中电荷的输运机制,讨论了OH-离子电荷的注入位置  相似文献   
25.
由于振动筛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振动筛大梁容易出现裂纹,当前实际一直没有解决振动筛大梁裂纹检测问题。文章提出运用超声波检测的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振动筛大梁裂纹的实际现场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及其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在二氧化硅玻璃基片上制备了TiO2 薄膜 ,通过测量薄膜在紫外 -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光谱 ,对其光学特性和吸收边缘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吸收边缘大约在 35 0nm附近 ,并且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吸收边缘向长波方向移动 ,锐钛矿相的禁带宽度比金红石相的禁带宽度高 0 .15eV  相似文献   
27.
对CRF气凝胶在H2 SO4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表明CRF气凝胶在H2 SO4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稳定 ,得到的单电极的电容值比实测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容值要大 ,完善双电层电容器的制备工艺使得电解液供应充分 ,有望进一步提高双电层电容器的电容值 .理论计算得出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容值要大于实测电容值 ,优化电极制备条件使得CRF气凝胶电极的比表面积并没有被全部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