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基于富油/淬熄/贫油(RQL)技术原理,设计一种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在保持燃烧室进口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不同淬熄结构高度及空气流量分配比例对燃烧室内流场、温度场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熄结构高度和空气分配比例是影响燃烧室燃烧性能的重要参数,随着淬熄结构高度的降低,燃烧室出口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增加;随着富油区主燃孔与淬熄空气质量流量的空气分配比例降低,燃烧室出口NOx的排放量先降低后增加,存在一个最佳的空气分配比例使NOx排放量最低;热力型NOx的生成量与温度高于1 900 K的区域大小和最高燃气温度存在直接关系.基于此设计的燃烧室在所研究的工况下,最低NOx排放量可低于35 mg/m3,达到了低污染燃烧室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2.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亚热带地区岩溶湿地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在桂林会仙典型的岩溶湿地进行野外考察和连续柱状沉积岩芯采样,在寺湖和狮子潭钻取获得各长77 cm和57 cm的沉积岩芯,对其沉积年代学、营养盐元素、地球化学元素等方面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样品分析,获得寺湖近450年来和狮子潭近200多年来的环境演化记录.结果表明:狮子潭经历了公元1810年以前的沼泽化过程而后又演化成湖泊沉积环境;寺湖在近450年来一直为湖相沉积,但经历了小冰期中的多次冷暖和干湿的气候波动;湿地沉积环境变化在过去主要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制约,在气候的冷湿期有利于湿地的发育,而暖干时期则不利于湿地的发育.最近几十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和人类围垦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环境变化的影响巨大.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03.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近40年演变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择1969年、1997年和2006年3个时相多平台高分辨率时序系列遥感图像资料,采用遥感反演分析方法,对广西会仙岩溶湿地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字贴膜合成技术,对早期灰度图像资料湿地土壤湿度信息的提取效果良好.分析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是以岩溶沼泽、湖泊为主的综合型湿地,近40年来自然湿地面积从42 km2减小到目前约15 km2,表明湿地生态结构逐步从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GIS空间分析表明:湿地退化是人类经济活动破坏湿地地表水文结构、过度开发湿地土地资源的直接结果,提出了会仙岩溶湿地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4.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常规Logistic模型下水蓼的修正生长方程.利用Taylor多项式,首次对洪水脉冲作用下Logistic模型生长方程进行拟合,提出相应的生长方程,并最终分析得出漓江岸坡典型挺水植物水蓼在洪水脉冲作用下的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205.
漓江流域浮游植物调查及其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桂林漓江断流、生态蜕变、洪涝灾害等问题,从1973年始,有关部门对漓江水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修复,并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漓江处于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常见的浮游植物种类有颤藻、衣藻、小球藻、刚毛藻、水绵、水网藻、鼓藻、直链藻、舟形藻、卵形藻、针杆藻等,形成典型的河流型浮游植物群落.阐述并分析漓江第三次(2006年)水生生物自然资源调查浮游植物部分的成果.与1974、1982年两次调查相比,结果显示漓江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未发生变化,均为硅藻类,但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较大.本次调查浮游植物数量是1982年的1.81倍.  相似文献   
206.
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为主的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参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都与总氮、总磷和氨氮显著相关(P<0.05),但与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深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漓江水系水体中氮和磷引起的环境梯度差异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环境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7.
桂林青狮潭水库补水对漓江岸边带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岸边带植被演变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在类型、强度、历时、空间以及可预测性上往往远超过自然变化的范围,并且大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包括水库运行、防洪堤坝建设、导流工程等水工建筑都可能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累积性影响,因此,研究岸边带植被动态,对于河流生态修复和规避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青狮潭水库为背景,研究水库补水对漓江下游岸边带植被的影响,对几个典型水文情势下的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8.
藏药线叶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9.
目的:对我院引进的X线刀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给予对比评价,以探讨小野剂量测量的特点。方法.选用体积小、工高的半导体探头,对直径2-23mm的准直器测量组织最大剂量比(CTMR)和离轴比(OAF),与外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物理不我院与外院结果相似,证明该探头可正确测量X线刀。结论:选用直径1mm的P型半导体探头测量X线刀,可正确测量其剂量参数;本院X线刀经测量后证明符合物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10.
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翻译课及诗歌欣赏课上,我们都很推崇许渊冲先生等编写的《唐诗三百首新译》,因而把它当作辅导教材。许渊冲先生所译的《乌衣巷》使我们看出了跨文化翻译之不易,看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对唐诗英译传神达义之艰难深有感触,对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的表达形式之差异有如下体会,试与许先生商榷。“朱雀桥边野草花,身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诗人刘禹锡通过乌巷居民的变化抒写古今盛衰的感慨。许渊冲先生将其英译为:TheStreetofMansionsBytheBridgeofRedBirdsrankgr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