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篇 |
教育与普及 | 2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3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定义了一类“近乎双线性”系统。可用以近似一类奇异摄动双线性系统,而且可以描述某些实际工业对象。并发现其控制器的设计较方便。文中还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又对一类多输入双线性系统,提出一种设计反馈控制器的改进方案,根据Lyapunov定理得到一非线性反馈控制律。以上设计方法分别对某合成氨反应器作了应用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透射电镜研究辣椒疫霉菌病对辣椒组织细胞侵染后的形态发生。侵染后的幼苗外部出现典型症状:茎部褐变、枯萎、叶片腐烂。疫霉菌主要侵染地表以下的主根和根茎部,致使植株萎蔫、坏死。电镜结果证实了疫霉菌侵染在辣椒茎部的韧皮薄壁组织细胞。疫霉菌的茵丝细长,是无隔膜菌丝,其内有核和核仁及电子密度高的深色物质和空泡。 相似文献
73.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了 NaC1、 KC1、 KBr、 NaC1-KC1、 KC1-KBr和NaC1-KBr水溶液中的电动势,温度为 10、 25、 35和 45℃,从而求出在上述3个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KC1、 NaC1和 KBr的活度系数,并将自行改进的 Pitzer-Li方程用于此混合电解质溶液,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对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的影响,拟从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调节颜面部痛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双相调节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低浓度白细胞介素-1β(1ng/mL和10ng/mL)抑制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锋值,其中1ng/mL白细胞介素-1β使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半失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偏移,复活时间常数延长.高浓度白细胞介素-1β(100ng/mL)在给药即刻增强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锋值,使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半激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偏移,而不影响其失活及复活特性.高、低浓度白细胞介素-1β对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锋值的效应具有可逆性特点.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β双相调节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可部分解释白细胞介素-1β双相调节痛觉的产生及对神经元的损害和保护双相效应. 相似文献
75.
采用8-羟基喹啉锌为发光材料制备了不同蒸发条件下的薄膜样品和单层电致发光器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Znq2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了蒸发条件对成膜质量和器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77.
78.
研究了芴烯-哌啶加合物的紫外光谱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定量测定Fmoc锁定的树酯容量(capacity)和Fmoc保护的树酯肽含量.该法的灵敏度为0.000 1 mmol/g树酯.利用该法可在不损失树酯肽的情况下定量测定基于Fmoc的多肽固相合成法中各步反应的偶合产率. 相似文献
79.
对抗氧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讨论,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抗氧剂的复合技术以及国内外的生产、研究现状。阐述了抗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领域,强调加强对新品种抗氧剂的研究,为抗氧剂在我国巨大的发展空间拓展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覆型天然石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并研究了一种包覆一层氢氧化铁的天然石墨材料 ,它可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当所用电解质为 1m ol/L L i PF6 (EC与 DEC的体积比为 3:7)以 0 .2 5 5 m A.cm- 2充放电时 ,其可逆比容量可超过 35 0 m Ah.g- 1 ,并且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对这种材料进行了 X光衍射分析 (XRD) ,扫描电镜测量 (SEM) ,差重 -热重分析 (DTA- TGA)。从材料的结构、充放电特性和可逆性等方面 ,对锂在该包覆型碳材料中的嵌入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材料的结构分析表明所包覆的氢氧化铁分布较为均匀 ,特别是在天然石墨的端面上包覆的氢氧化铁及其在第一次充放电期间与锂反应生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 (SEI)膜 ,能够固定石墨片 ,防止其发生滑移和剥落 ,从而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