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45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铯溅射型负离子源中Cs^+离了产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电离表面的痕量分析和Cs^+离子产额的测量,研究了功函数、表面温度及铯通量等因素对铯溅型负离子源表面电离效率的影响。结合Langmuir-Saha表面电离理论,提示Cs^+离子产额饱和的原因。提出一项改进措施--透射型表面电离源,就其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12.
通过电离表面的痕量分析和Cs~+离子产额的测量,研究了功函数、表面温度及铯通量等因素对铯溅射型负离子源表面电离效率的影响.结合Langmuir-Saha表面电离理论,揭示Cs~+离子产额饱和的原因.提出一项改进措施──透射型表面电离源,就其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13.
对大量电阻器的测试结果表明:三次谐波的大小与电阻器的质量及长期寿命实验后的可靠性密切相关,据此可评价电阻器的非线性是否能预知其潜在失效。  相似文献   
814.
815.
对植物伤流液及其成分的观察和分析,是研究韧皮部运输的常用方法。为了获得伤流液,除了利用切割的方法外,曾经发展了一门专门技术,即利用蚜虫以获得韧皮部伤流液。有些高等植物,例如Cucurbita maxima、C.repo、C.ficifolia、Ricimus communis以及某些树种  相似文献   
816.
呼叫系统采用数字编码和译码,全部电路集成化,在方案整机试验中,呼叫显示正确。此外,呼叫信号还通过△M解码,发出相应的音频呼叫信号,便于值机人员工作。  相似文献   
8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三次Bezier曲面的双三角平面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平化判别、分割求交算法。采用主动边与被动三角平面间的遍历来获得交线。与多边型模型相比双三解平面模型具有理论严密,简法简捷、近似度好、节省时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18.
819.
首次在厦门地区地里纤恙螨体内分离恙虫病立克次体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6月在厦门市石植物公园捕获的黄胸鼠体外采获大量地里纤恙螨,并从该螨分离出一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在光镜下立克次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为0.402-0.703×0.502-0.904(0.508×0.617)μm,在扫描电镜下其形态多为圆球状,细胞内立克次体有一层0.23μm厚的外膜,立克次体大小为0.218-0.760×0.395-1.099μm。  相似文献   
820.
在分析非线性主元曲线性质基础上,提出了非线性负载是变量X的函数,基于此,设计非线性负载RBF神经网络结构,给出了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提出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与以往方法比较,得分和负载在概念上具有和线性主成分分析相同的解释,在结构上较为简单,解决了缺乏训练数据问题,训练容易。与线性主成分分析的对比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