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提出了一种从空间波场中分离表面波信号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小波包变换和时域加窗对信号进行分解的时频单元上,通过改进的极化分析方法和构造的滤波函数对所有时频单元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进行合成即可得到分离出的表面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只在时间上重叠或只在频率上重叠的波,可进行有效的分离,压制了各向同性随机干扰,具有较高的时间频率分辨率;特别是通过改进的极化分析算法,可解决原方法中高阶模态表面波提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用^211At和^131I标记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砹—211和碘—131标记蛋白质的方法.通过过氧化氢或氯胺T直接氧化制备,使用凝胶色谱从反应产物中分离标记蛋白质,相对法比较放射性计数测定标记产率,过氧化氢适用于~(211)At标记蛋白质,氯胺T有利于~(131)I标记蛋白质.8次实验的结果表明,用过氧化氢氧化标记的~(211)At牛血清白蛋白产率96.4%,氯胺T氧化标记的~(?)I牛血清白蛋白产率66.1%.间接法标记蛋白质,放射性核素~(211)At同对氨基苯甲酸反应获得对—~(211)At—苯甲酸,经乙醚萃取和高效液体色谱分离,然后再偶联到免疫球蛋白或牛血清白蛋白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此种结合的标记蛋白质在体内稳定,标记率不低于初始~(211)At放射性活度的40%.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电磁悬浮技术中导体受电磁力的估算 ,用解析函数拟合级数代替对无穷级数求和 ,得到圆电流磁场的解析解 .分析了圆电流非近轴区导体元所受的电磁力 ,讨论了在圆电流和螺线磁场中导体受趋肤效应的影响 .为电磁悬浮设计线圈提供一种简明的计算方法 .  相似文献   
34.
Dy2O3掺杂对纳米锂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纳米晶 L i Fe5O8和 L i Fe4.994Dy0 .0 0 6O8,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 ,并研究了它们的吸波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Li Fe5O8在 7~ 1 2 GHz频段内有三个吸收峰 ,具有一定的吸波性能 .当加入少量的 Dy2 O3 后 ,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其吸波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它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35.
用萃取色层法分离测定生物样品中锶—9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一种萃取色层分离和测定生物样品中~(90)Sr的方法。用HDEHP—聚氯乙烯为固定相,经过两次处理将~(90)Sr的子体~(90)Y选择性地分离在柱上,用稀酸洗涤后被6N HNO_3洗提下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锶的化学回收率,草酸盐沉淀法测定钇的化学回收率,低本底计数测量放射性强度。~(85)Sr和~(90)Y示踪的放化回收率与化学回收率一致,大于90%.样品分析的结果令人满意,去污系数大于10~3。程序简便、快速而准确,适用于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放射性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导一种测定海洋生物中~(90)Sr,~(157)Cs和~(144)Ce的放射化学方法.~(137)Cs被磷钼酸铵(AMP)选择性吸附并为碘铋酸钠(Na_3Bi_2I_9)进一步纯化.~(90)Sr-~(90)Y和~(144)Ce在pH 1.5和4.5的条件下经草酸盐沉淀初步分离.用8NHNO_3-0.1M NaBro_3氧化~(144)Ce,在二一(2—乙基已基)磷酸(HDEHP)—聚三氟氯乙烯(Ke1—F)萃取色层柱上选择性分离.为了测定~(90)Sr,将子体产物~(90)Y再用HDEHP——Ke 1—F柱在pH0.8—1.0 的条件下选择性分离.系统分析简便、快速而准确.程序的去污系数良好,>10~3.化学回收率与放化回收率一致.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海洋放射性调查中~(90)Sr,~(137)C_s和~(144)C_c的测定.  相似文献   
37.
38.
小新月菱形藻是一种海洋真核单细胞硅藻, 是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饵料之一. 先前认为, 该藻属于硅藻门, 硅藻纲, 硅藻目, 硅藻科, 菱形藻属. 本文对小新月菱形藻进行了微分涉相差(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y, DIC)显微镜形态观察; 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分析了该藻及三角褐指藻(舟形藻目)的色素、脂肪酸组成; 应用简并性引物策略、PCR或结合RACE技术分别得到了小新月菱形藻的18S rDNA部分序列、全长5.8S rDNA、ITS1和ITS2序列、部分28S rDNA序列、actin基因、一个类似Δ5脱饱和酶全长cDNA, 并在转基因酵母中鉴定其具有Δ5脱饱和酶功能. 从生化及分子水平系统比较了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和新月细柱藻(硅藻目)的亲缘关系, 揭示小新月菱形藻18S rDNA与三角褐指藻株系相似性为99.9%以上; 小新月菱形藻5.8S rDNA序列与三角褐指藻的相似性为100%, 而与新月细柱藻的相似性为96.2%; 小新月菱形藻ITS1和ITS2序列与三角褐指藻的相似性均为98.6%, 而与新月细柱藻的相似性分别为38.2%和37.04%; 小新月菱形藻actin蛋白质序列与三角褐指藻的相似性为100%; 小新月菱形藻的Δ5脱饱和酶氨基酸残基序列与三角褐指藻相关酶序列的相似性为99.4%. 因此, 本研究认为, 小新月菱形藻在系统分类上应不属于硅藻目, 硅藻科, 菱形藻属, 而应该属于舟形藻目, 褐指藻科, 褐指藻属, 并极有可能是三角褐指藻的一株.  相似文献   
39.
用X-ray衍射和磁性测量的方法对所制备的LaLa0.8Ce0.2Fe11.1-xCo0.8Si1.1Bx(x=0,0.3,0.6)的结构和磁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B元素的添加不仅有利于该化合物形成单相NaZn13型晶体结构,且随B含量的增加样品居里温度由x=0.3的278 K增加到z=0.6的286 K,同时最大磁熵变|△SM(T)|也随之增大,在0~1.5 T的磁场F由x=0.3的6.364 J/kg·K增加到x=0.6的10.23 J/kg·K.  相似文献   
40.
通过实验分析了边界条件对于轴向冲击作用下圆柱壳屈曲的影响。实验表明,边界条件不同,圆柱壳的屈曲模态也不同,实验中得到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和屈曲模态相互对应,其一致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