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电多极矩的理论,从经典角度出发,推导出非极性分子互作用能的表达式,作为固体物理教材的内容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42.
为解决填挖交界路基非均匀沉降,在填土中分层铺设土工格网等土工加筋材料.基于非线性弹塑性Drucker-Prager模型,采用有限元参数分析方法,结合现场沉降观测资料,探讨路堤填筑材料物理参数对新老路堤附加变形、差异沉降、路堤横坡变化影响规律及土工格栅处治交界处路基非均匀沉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填筑体压缩模量高且密度低,有利于改善新老路堤不均匀变形和差异沉降的状况;黏聚力c对拓宽路堤竖向附加变形影响较比摩擦角φ大;土工格栅对减小路堤表面的竖向变形效果并不明显,但能有效提高新路堤安全系数及新老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建立集威胁探测与告警、信息融合与数据处理及各种对抗措施于一体的一体化防护系统。该系统应具有合同性、快速反应性、机动性以及构成的模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逻辑结构、效果评价方法和量化标准 ,并可根据防护概率优选、优化防护手段。由于一体化防护系统对交通目标的防护具有主动性、实时性和针对性 ,因而可大大提高重要交通设施在战争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44.
利用电多极矩的理论,从经典角度出发,推导出非极性分子互作用能的表达式,作为固体物理教材的内容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45.
王莹  王晶  刘宝水  刘涛  张超  葛强 《科技信息》2010,(23):J0119-J0119,J0419
黄河下游自2002年7月连续八年九次的调水调沙实践成果证明,"调水调沙"对于调整下游河道断面形态、扩大下游河道主槽过洪能力、缓解"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效显著。但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的特点未发生根本的改变,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09年的3880立方米每秒,过流能力仍然偏小,"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从分析和总结"二级悬河"成因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6.
叠前AVO反演可以得到地层的弹性信息,继而进行地层岩性和流体类型识别。与速度信息相比,弹性模量信息更有利于储层描述。因此,本文采用叠前AVO反演方法直接反演得到纵波模量反射系数、横波模量反射系数和密度反射系数,联合纵波(PP)资料和转换横波(PS)资料进行AVO反演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常规AVO反演方法所采用的数据都是动校正后的CRP道集,动校正处理引入的动校正拉伸效应会影响反演效果,降低反演精度,尤其是密度的反演结果会受到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动校正前的CRP道集进行联合AVO反演,在反演过程中引入贝叶斯理论,从而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精度。理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反演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强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47.
带长出水管模型泵装置特性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湖北夹河沟泵站带长出水管的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提出了将模型设计成模拟进水流道及部分出水管的泵装置和模拟全部出水管不带泵的水工模型装置,并通过两装置性能的合成分析,得出泵装置特性的试验方法,同时还利用水工模型装置对虹吸出水管中的虹吸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成果不仅为夹河沟泵站技术改造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且对同类带长出水管的泵装置模型试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针对西南地区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层间距小于7 m时,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多层煤层需统一消突管理,常规超前钻孔工程量大,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和采掘工作面接替等问题,提出采用穿层钻孔水射流割缝防突技术,一次性对石门工作面前方煤层群统一卸压增透,快速安全揭煤的思路。以贵州雷公山煤矿为例,采用FLAC3D模拟了不同缝槽布置方式以及缝槽间距对煤层群卸压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多煤层煤孔中部均布置一个缝槽,同一煤层内缝槽间距为4 m,可使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控制范围内煤体整体卸压。现场应用证明:采用水射流割缝技术,预抽达标时间缩短约39 d,钻孔工程量减少610 m,钻孔数量减少30个,可实现快速安全揭煤。  相似文献   
49.
通过室内模拟酸雨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酸雨作用下三峡库区4种典型土壤盐基离子的释放特点和释放机制.研究表明: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pH值随酸雨pH值下降而下降,土壤pH值和CEC含量越高,土壤受酸雨酸化影响越小;淋滤液的电导率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且都有一个峰值,但峰形有明显差异;酸雨导致盐基离子的淋失,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中各离子淋失量大小均为Ca2 >Mg2 >Na >K .  相似文献   
50.
以旋转射流钻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径向钻井系统的受力和压力损失,建立了钻井极限深度预测模型;计算了某一工程实例的钻井极限深度,并得到了系统压力损失和受力情况;利用建立的极限深度预测模型研究了钻头主要结构参数对极限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钻进过程中,软管压力损失是系统主要损失,后喷嘴反冲力为系统前进的唯一动力,前喷嘴反冲力、软管与孔壁摩擦力为主要阻力;极限深度随后喷嘴直径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增大,随前喷嘴直径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减小,随旋转射流扩散角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关系增大,随后喷嘴安装角度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关系减小.本文工程实例的钻井极限深度预测值可达72.1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