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7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提高磁粉离合器的滑差功率容量和使用寿命,提出了采用热管技术对离合器进行散热的新方式。在介绍两种热管散热型磁粉离合器新结构,分析热管工作液循环及散热方式、特点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样机测试分析和对比,验证了该类散热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2.
测试复杂空间光学载荷电接口时,若直接采用实际成像单元与空间光学载荷主机联网测试,可能会因电接口不匹配、通信协议错误等导致电接口联试失败,甚至设备损坏.为此,提出一种成像单元的通用仿真建模方法,对成像单元的电接口、数据解析通信、功率模拟和图像数传进行仿真和模拟,测试空间光学载荷主体电接口性能.该方法能够高效、安全地模拟空间光学载荷主体联网测试时的电接口状态,测试其电接口性能和通信链路,通过数据监显软件解析判读、记录测试数据,构成完整的测试闭环,有效保障空间光学载荷电接口正式测试时的安全性.通过PXI机箱在RT系统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以及对某空间光学载荷进行的电接口联试试验表明,该建模仿真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不同充填厚度下节理面的剪切破坏行为和强度特性,综合前人对充填节理的试验与理论成果,考虑天然岩体复合结构的不规则粗糙表面形态,对实验室制备的类岩石材料充填节理试件进行室内剪切试验,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模拟验证。对比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从宏观和细观角度分析了充填节理的变形特性及破坏行为,研究了充填厚度对节理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粗糙度下,不同厚度充填节理的破坏模式没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粘结面的破坏;在较小粗糙度下,充填节理的剪切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随着充填厚度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变化不大;在较小粗糙度和较小充填厚度下,试件沿与节理面起伏较大处成一定角度产生裂隙并逐渐贯通至试件底部,充填厚度增加,仍会产生裂隙,但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04.
以镁片为阳极,铂针尖为阴极,2g·L~(-1)硫酸钠为电解质,在370V电压下利用牺牲阳极镁片的阴极辉光放电(CGD)技术一步制得乳白色氢氧化镁颗粒.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DTG)、扫描电镜(SEM)等对产物的结构、组分、热稳定性和形貌进行表征,用发射光谱检测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粒子,同时初步探讨了CGD技术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机理.结果表明,在370V放电电压下,得到的产物为高纯度纳米花状氢氧化镁颗粒,制备过程中溶液的pH由5.8升高到10.3.CGD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条件温和、所用化学试剂种类少等优点,是一种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环境友好的绿色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5.
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而其性能与催化动力学密切相关,但粒度和形貌对纳米材料光催化动力学的影响规律以及光催化动力学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度的纳米CeO2,测定了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参数,并讨论了形貌和粒度对其吸附动力学、光催化动力学和光催化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和形貌对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粒度的减小,相同形貌的纳米CeO2的吸附率和吸附速率常数增加,光催化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常数也增加;球形纳米CeO2的吸附率,吸附速率常数,光催化降解率和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都大于线形纳米CeO2的;且吸附速率常数的对数和光降解速率常数的对数分别与直径的倒数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形貌和粒度对整个光催化过程的动力学级数和机理没有影响。并提出了纳米材料光催化动力学的机理,推导了机理速率方程。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动力学机理分为溶液中的被降解物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被吸附物质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和反应产物的解吸三个基元步骤,其中光降解产物的解吸为光催化动力学的控制步骤,并且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级数均为1级。上述纳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机理是普遍化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纳米材料均有相同的光催化动力学机理和动力学级数。我们提出的纳米材料的普遍化光催化动力学机理以及粒度和形貌对纳米CeO2光催化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可为其它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水系镁离子二次电池在低成本与高安全性储能设备中应用前景广阔。虽然氧化锰被认为是水系镁离子电池中一种有潜力的电极材料,但其电子导电性低和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氧化锰电极材料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氧化锰电极材料的镁掺杂工程技术,同时对构建的镁掺杂氧化锰电极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DFT理论计算证明了镁掺杂对调节氧化锰电子结构的重要作用,并且原位拉曼结果也证实了镁掺杂氧化锰在充放电过程中可逆的相变过程。因此,该电极材料展现出高比容量(419.8 mAh·g?1),以及优越的循环性能(100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基于这种镁掺杂氧化锰电极材料,我们成功组装了一种软包装型水系镁离子二次电池,该储能器件具有优越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实现了水系镁离子二次电池的高比能与长续航特性,揭示了其在高性能能源技术领域中的巨大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磁粉离合器作为控制元件的优良性能,介绍了磁粉离合器在恒张力、无级调速、位置伺服、缓冲起动等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其主要结构、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论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