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4篇
系统科学   84篇
丛书文集   126篇
教育与普及   3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32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冯景兰,字淮西、怀西.1898年生于河南省唐河县.幼时在家乡私塾受启蒙教育,1913年入河南开封省立第二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8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1921年毕业;同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当年回国.  相似文献   
112.
用常规射频(RF)溅射系统,采用两步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出较高粘附性的立方氮化硼(c—BN)薄膜。沉积过程分为成核(第一步)和生长(第二步)两步,当由第一步变为第二步时,工作气体由Ar气变为Ar和N2的混合气体,衬底温度和偏压也降为较低的值。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薄膜进行了SEM、FTIR分析,对最后沉积的薄膜进行了XPS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在Si(111)衬底上沉积的c—BN薄膜内应力较之常规方法减小约11.3GPa,薄膜的B、N原子之比为1.01,c—BN的体积分数为88%,薄膜置于自然环境中6个月尚未有剥离现象。文中还讨论了c—BN薄膜的综合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13.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杂志部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协办的“第二期科技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定于2004年7月12一17日在北京和上海举行. 本次研修班的主讲人有来自英国牛津、剑桥等著名学府的华人学者、服ture期刊的高级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管理专家等,涉及的主题有科技论文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投稿注意事项、科技编辑技巧,以及如何撰写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等. 有关科技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招生的详细内容敬请查询相关网站:www .nsfC .gov.cn;或www.pub.nsfc.即v.cn.咨询电话:010一62326893.科技论文写作…  相似文献   
114.
为资源化利用盐湖提钾工业副产品MgCl_2卤水,利用盐湖副产品中MgCl_2制备低碳和高强的胶凝材料。采用Ca(OH)_2与MgCl_2反应生成Mg(OH)_2,进而与粉煤灰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压制成35 mm×25 mm×25 mm试件,经CO_2碳化养护制备碳酸盐胶凝材料,研究碳化养护对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碳化养护后试件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碳化1 d后,掺20%Mg(OH)_2试件的抗压强度为39.80 MPa,而掺40%Mg(OH)_2试件的抗压强度达131.30 MPa。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试件的抗压强度不断增大,碳化14 d后,掺20%和40%Mg(OH)_2试件的抗压强度比碳化1 d分别提高了9.90和42.20 MPa。  相似文献   
115.
针对复杂背景中过多的边缘信息与噪声干扰引起笔画宽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纹理背景抑制的笔画宽度变换文本检测方法.采用Butterworth高通并结合文本纹理特征,实现了在抑制背景的同时有效保留文本区域的信息.通过结合利用加权引导滤波的图像增强技术降低噪声对边缘检测的干扰,使得文本图像的笔画宽度与边缘梯度信息的提取更为准确,从而有效提升了笔画宽度变换文本检测的性能.基于ICDAR数据库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6.
采用超滤-纳滤(UF-NF)双膜工艺对给水厂滤后水进行深度净化,研究UF-NF双膜工艺对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UF-NF双膜工艺对各项指标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超滤预处理能充分保证纳滤膜的稳定运行;UF-NF双膜工艺对常见微量有机污染物苯和苯乙烯的去除率分别为98.73%~99.07%和99.58%~99.75%,出水平均值分别为3.060μg/L和1.792μg/L;对常见重金属锌和镉的去除率分别为99.22%~99.34%和99.16%~99.34%,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025 mg/L和0.201μg/L。UF-NF双膜工艺出水中常量污染物、微量有机物、重金属等指标均远低于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饮用水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能全面提高和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7.
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5G)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2项技术将网络进行了切片划分,让用户接入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障的虚拟网络切片以获得服务。为了解决切片化网络中由于用户移动性而导致的切片重新接入问题,提出了最大化网络吞吐量的用户切换机制来降低越区切换对已有网络切片的影响。该机制根据用户业务类型的QoS服务等级筛选备选接入站点的归属切片,运用贪心算法选择能为用户提供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切片接入服务,在网络切片代理的体系架构下完成切换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与功率接入、负载接入和随机接入3种切换方案的性能对比中,相关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越区用户数目和网络切片类型的增加,所提方案在保证较高网络吞吐量的同时,切换成功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远优于其他3种方案。  相似文献   
118.
采用熔融浸渍法构建了有序介孔碳球阵列(MCSA)约束NaAlH4的复合体系—NaAlH4/MCSA纳米约束体系,并系统地研究了该体系的热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以及循环性能.与纯NaAlH4相比,NaAlH4/MCSA体系的初始脱氢温度由230℃降至150℃,在220℃时即可完成主要的脱氢过程且脱氢量可达4.9%;同时该体系在180℃时60min内等温脱氢达到了5.1%,而相同条件下纯NaAlH4仅能放出0.5%的氢气且有孕育期,NaAlH4/MCSA体系的动力学性能显著改善.循环测试结果表明纯NaAlH45次脱/加氢循环之后可逆容量小于50%,而NaAlH4/MCSA体系经15次循环后可逆容量大于90%,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NaAlH4储氢性能的改善是由于MCSA一方面具有催化作用,另一方面对NaAlH4形成了空间约束,并且空间约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为了克服传统一维单轴声悬浮装置的悬浮能力较弱的问题,设计了凹球面双发射极超声阵列。首先,分析了驻波悬浮机理,采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阵列凹球面半径进行仿真得到声压分布和最大声压值,确定出最优阵列凹球面半径值,并根据优化结果制作了凹球面双发射极超声阵列装置。然后,建立超声阵列与空气介质中声场的声固耦合模型,仿真分析激励电压区间递增的驻波声场声压分布情况。最后,搭建超声阵列驻波悬浮实验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励电压分别为8、12、16和20V时,悬浮能力分别为27.8、36.2、48.2和65.4mg。与传统一维单轴超声驻波声悬浮装置的悬浮能力对比,在激励电压分别为12、16和20V时,悬浮能力分别增加了30.2%、73.4%和135.3%。凹球面双发射极超声阵列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驻波的悬浮能力。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研究西宁原状黄土的动强度特性及受动荷载作用前后黄土微观结构的变化机理,文中利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颗粒及裂隙图像识别分析系统(PCAS),结合原状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结果和微观结构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西宁黄土随着深度和围压的增加其破坏动应力也在逐渐增大,受振动荷载前后黄土微观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颗粒间的不同接触方式,接触方式的改变使得颗粒间由微胶结状态转化为试验后的镶嵌胶结状态;(2)西宁原状黄土随着围压、深度逐渐增大,土体孔隙的排列方式、形态、面积以及颗粒的分布变化方式均在朝着使土体颗粒密集、强度增加的趋势发展,土体强度越大则所需的破坏动应力也越大。通过对西宁地区原状黄土微观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本地区工程建筑抗震分析研究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