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8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584篇
系统科学   1493篇
丛书文集   109篇
教育与普及   18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6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研究方法   3篇
综合类   3984篇
自然研究   42篇
  2021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550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91篇
  1986年   223篇
  1985年   212篇
  1984年   230篇
  1983年   214篇
  1982年   204篇
  1981年   178篇
  1980年   149篇
  1979年   66篇
  1964年   34篇
  1959年   61篇
  1958年   80篇
  1957年   47篇
  1956年   48篇
  1955年   57篇
  1954年   26篇
  1946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啊——,反应     
要一个聪明的局外人描述一个科学家,你会听到,科学家是一个穿着白大衣,完全按逻辑思维的机器。你会觉得科学家像电子计算机那样冷漠——是客观的、精密的、无偏见的、无私心的,使用归纳而不是演绎方法;专心于探索不情愿的大自然的奥密,这样的人缺乏正常人所具有的那种细腻感觉。不是吗!  相似文献   
982.
一煉铁冶金業是国民經济的基础。最近45—50年內生铁的产量大大地提高了。例如,以1905年世界上生鉄产量为5,243.3万吨,則1935年为6,149.9万吨,1940年为9,120万吨,1950年为10,738.4万吨。目前已大大超过最后的这个数字了。我們举像比利时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为例,它在1935年生产生铁131.1万吨,1940年生产222万吨,1950年生产369.7万吨。美国的生鉄产量提高得特別快,1935年为2,329万吨,1940年为4,240万吨,1950年为5,935.4万吨。究竟是依靠什么能够这样快地提高生铁产量呢?  相似文献   
983.
为了成功地用电化学技术去预测电偶腐蚀,必须在仔细地模仿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测试。在许多情况下,简单地测量电偶对中的每一方的电位是足以预测电偶腐蚀的行为的。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所得到的金属的电位序是十分有用的。然而,常常需要有更精确的数据。测定电偶电流可以提供出更多的和电偶腐蚀有关的有用数据。最近,带有零电阻安培计的新设备可以连续进行真实短路条件期间的电偶电流的测定。然而,这个电流未必等于腐蚀电流,因为它是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电流的代数和。因此,在阴极电流有影响的地方,所测得的电偶电流明显地比真实的腐蚀电流小。利用极化测量连同电偶对的混合电位,可以提供与被偶接金属的性能有关的正确的数据。这个方法已成功地用于三元偶合以及预测电偶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984.
现在,当人们已进入火箭问题发展的重要阶段的时候,当造成了洲内火箭、洲际火箭,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时候,便发生了这样一个问题:火箭技术发展的以后几个阶段是怎样的,要经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进一步发展宇宙航行?达到三个临界宇宙速度是发展宇宙航行中基本的界限。第一宇宙速度是圆周的(约每秒8公里),为人造地球卫星所必需的起码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抛物线的(约每秒11公里)、为离开地球成为太阳的卫星(独立的行星)并能够飞向我们太阳系的其他天体所必需的起码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双曲线的(约每秒16.7公里),为永远离开我们太阳系并飞向其他恒星所必需的超码速度。  相似文献   
985.
一、引言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在多晶状态下使用的.此时金属的性貭包括两个部分:晶粒内部的性质和晶粒边界的性貭。在许多文献中都研究了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质的影响.晶粒愈大则晶界的相对影响愈小.在低温下细晶粒金属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质,细晶粒金属的弹性性能较好,例如拉伸试验时比例极限随着晶粒变细而增加.晶粒边界对范性的影响比对强度的影响大.的工作(1957)指出,只有当样品截面中晶粒数小于20的时候(实验是用锡做的)晶粒大小对强度和范性才会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在研究低碳钢的范性时(莫洛卓夫和王煜明,1957)也得到相似的结论. 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晶粒边界上有着很大的晶格畸变. 曾经观察到,随着金属纯度的增高,晶界对金属强度的影响减小.这说明杂质原子  相似文献   
986.
早在1926年已知将硷金属盐加入钒催化剂中可显然增加其对二氧化硫氧化的催化活性.关于硷金属盐的助催化作用已有不少的研究工作.Frazer及Kirkpatrick发现K_2S_2O_7在钒催化剂的工作温度能溶解V_2O_5而生成熔盐.等对V_2O_5—K_2SO_4,V_2O_5—K_2S_2O_7体系的研究,等对V_2O_5—Na_2SO_4体系的研究,及Topsoe等对Rb,Cs,K,Na的焦硫酸盐与V_2O_5体系的研究都说明在工作温度时V_2O_5与以上盐类的体系已处于熔融状态.Topsoe等且认为其熔点降低是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另一方面Neu mann等认为硷金属盐的作用是防止V_2O_5被SO_2还原为VOSO_4以致活性降低.发现钒钾催化剂在工作条件下可被SO_2还原.并认为这是钒钾催化剂的活性在450°突然降低,而使Arrhenius綫在450°左右发生破折的  相似文献   
987.
《种子的信仰》是梭罗的遗作,一如既往着他特有的文风:明澈和优雅。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中描述了各种植物通过种子的传播,进行着生命延续。他接受了当时还不被广泛认同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写就了这本现在看来依然新奇的19世纪中期的著作。内容精选:秋冬时节的蓟花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988.
Gelman and Bloom found that adults and children's object naming was sensitive to how an object was created (man-made or not), but they did not reveal on which specific level of conceptual system this effect was. Using a free-naming task and a force-choice task,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a hypothesis that this effect was specifically on domain level ("artifact/non-artifact" distinction).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name shortly-depicted objects, rate their confidence, and report their reasons for each naming respons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naming responses in "man-made" condition were in artifact domain, and most in "natural" condition were in non-artifact domain, although in both conditions names were very divergent on basic level. In Experiment 2, another group of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hoose one from two names (one in artifact domain and the other in non-artifact domain) to match the same shortly-depicted objects presente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on domain level were replicated in Experiment 2. These convergent finding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ffect of object's origin is specifically on domain level of conceptual system of objects. Reasons explicitly reported for naming responses in Experiment 1 suggested that participants might automatically infer objects' functions in "man-made" condition but not in "natural" condition. Here the function-based hypothesis of artifacts classific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89.
学无止境     
把思想或语言直接转化成物质的机器,称之为"物化机".现在,这部机器终于制造成功了.  相似文献   
990.
0 IntroductionCucurbit [n]urils (Qn ,Fig .1.)arecyclicoligomersofnunitsofglycolurillinkedby 2nmethylenebridgesderivedfromformaldehyde.Theypossessacharacteristicannularshape,withtwoidenticalcarbonyl fringedportals[1 ,2 ] .Themostcom moncucurbituril,Q6 ,wasreportedtoaccommodatedifferentguestssuchaswater[3] ,THF[4 6] ,xenon[7] ,pyridium[8] andp xylyenediammonium[3] ionsandsoon .ThealkyldiaminesthreadthroughtheQ6 ,andformtherotaxanestructures[9 1 3] .Metalions[1 ,3 6 ,1 4 ,1 5] andclusters[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