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800 MPa级双相组织低屈强比钢厚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本成分为Fe-0.1C-Mo的微合金HSLA钢进行了变化轧制与冷却参数的试验,分析了钢的组织形貌及微观结构;研究了变形和冷却参数与钢的屈强比、缺口冲击功、延伸率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对轧制、冷却工艺的组合与变化,实现对钢的强度、塑性、屈强比的控制;抗拉强度800 MPa级的厚钢板,其屈强比控制在0.75以下,低温冲击韧性良好.钢的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热连轧粗轧宽度的控制精度,以攀钢热轧板厂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并将其用于热连轧粗轧宽度预报,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科学选取学习样本,解决了由于样本多、学习速度慢的问题.实测数据运算表明,这种方法可避免神经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带钢粗轧宽度的预报精度控制在6 mm以内,并且训练速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神经网络结构也得到优化,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冷变形工艺对IF钢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IF钢经铁素体区热轧后的后续冷变形工艺,提出了两次冷轧及两次退火的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用此新工艺获得的rm值明显高于传统的一次冷轧及一次退火工艺,r值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的规律性因冷变形工艺而异·通过控制冷变形率在两次冷轧中的分配方式,可以使有利于材料深冲性能的因素获得良性遗传·  相似文献   
14.
热带轧机轧辊表面氧化膜疲劳脱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热带轧机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的接触应力、带钢与工作辊之间的应力,以及轧制过程中的轧辊热应力解析结果,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分析了热轧带钢轧辊的表面氧化膜疲劳脱落问题·结果表明,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氧化膜在原有微裂纹处沿X方向的疲劳应力增加,这将导致在原有微裂纹处沿Y方向产生疲劳裂纹·在氧化膜与轧辊基体的结合面上,由于剪切应力的增加将发生沿轧辊氧化膜与轧辊基体结合部位X方向疲劳裂纹·由于X方向疲劳裂纹和Y方向疲劳裂纹的不断扩展,使得裂纹相遇而导致了轧辊表面氧化膜的脱落·  相似文献   
15.
依赖Tresca和双剪应力屈服函数均值的屈服准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使Mises屈服准则线性化,在HaighWestergard应力空间,将Tresca与双剪应力屈服函数相加并取其平均屈服函数来作为新的屈服准则简称MY(平均屈服)准则,给出了该准则的数学表达式、屈服轨迹与单位体积塑性功率表达式·精度分析与算例表明:MY准则是一个线性屈服准则,其与Mises准则最大误差不超过39%,平均误差不超过195%,该准则的单位体积塑性功率表达式也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优化方法对高速线材轧机的孔型系统进行轧制负荷均衡的优化设计,使轧机负荷达到相对均衡,保证正常轧制.该优化设计软件,功能齐全,操做方便,具有与windows界面一致的可视化操做界面,VB语言Auto CAD结合增强了软件绘图功能.对制定轧制负荷最优的变形制度及孔型参数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Gleeble 3500开展了Fe-6.5%Si(质量分数)钢在变形温度300,400,500,600℃及应变速率为0.05,0.5,5s-1条件下的单道次压缩实验.在初始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加工硬化作用使流动应力迅速增加,随着变形继续动态软化机制启动,流动应力增加量减弱.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应变硬化指数减小.提出了通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描述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构建Fe-6.5%Si钢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方程.构建的本构方程对不同变形条件的应力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35%,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轨形件的形状特点和其在四辊万能孔型中变形特征,简化了其断面形状,并划分成7个区域.建立了各区的运动许可速度场,得到含5个变分参数总功率泛函表达式.由泛函极小化条件,用Powel算法,求解出轨形件头部和底部宽展的数值解.计算表明,头与底部宽展规律不同,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角钢孔型设计的可靠性及缩短设计周期,本文开发了角钢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优化,对某中型轧机轧制20#角钢进行了以负荷均衡为目标的孔型设计优化,通过高级语言与AutoCAD软件连接实现参数化绘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万能孔型中轧制H型钢时的轧制力和力矩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模拟实验以在可逆式H型钢连轧机组上轧制H200×200为研究对象,得到了无张力、前张力、后张力三种轧制条件下的轧件腰部及边部平均单位压力和水平辊轧制力矩;理论分析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在总泛函中考虑了张力功率和速度不连续面上的剪切功率,理论计算得到的H型件的轧制力和力矩均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