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热采后期开发效果受限的边水稠油油藏,提出热采吞吐后转化学冷采的开发方式,利用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边水稠油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边水影响下蒸汽吞吐过程的温度场、转化学冷采前后的生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开发边水稠油油藏的过程中,受边水侵入的影响,油层加热范围呈非对称状,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边水附近的油层加热范围明显不断缩小,逐渐形成水窜通道,使得水侵区域附近的油层动用变差;油层加热范围与边水的侵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降黏剂起到乳化降黏、减缓水侵的作用,结合水侵规律,合理利用边水能量,转为冷采开发可提高34%的采出程度。同时,利用数值模拟确定了该技术所适用的油藏范围。该研究成果对边水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为了准确预测非凝析气与蒸汽混注水平井的井筒沿程流动特征,基于热采水平井管柱跟端注汽与趾端注汽模式,充分考虑水平井的孔眼出流、压降损失以及注入流体的热效应和相态特征,建立射孔水平井混注非凝析气(N2、CO2)与蒸汽时的井筒沿程变质量流动半解析模型。采用井筒细分微元与节点分析方法进行求解,对气汽混注下的稠油水平井井筒沿程流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注入参数对于井筒流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仅靠近注汽点位置处的井段加热效果较好,这与矿场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相比传统注蒸汽,气汽混注下的水平井热有效长度更长,加热效果更好;不同注汽模式的水平井具有不同的加热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轮回改变注入管柱的下入深度,实现不同的加热模式,改善水平段油藏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33.
精细油藏描述数据的粗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稳定渗流过程中质量流量的连续性特征,对精细油藏描述数据的粗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串联网格平均渗透率为细网格渗透率的调和平均;粗网格的平均渗透率与所设定的流入端与流出端的压差大小无关,只与细网格的渗透率和几何尺寸有关;某一方向上渗透率的粗化结果与另外两个方向上渗透率分布有关。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粗化后的地质模型与原模型是等效的。  相似文献   
34.
蒸汽吞吐水平井流入动态是非等温复合油藏流入动态的一种形式,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草平3井第一周期初期生产动态进行了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不同注汽和生产操作条件下的生产动态,经过回归处理,得到了不同采出程度下的产能关系、井底流体温度变化关系及含水率变化关系。经与现场实际生产动态对比,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5.
考虑到传统单管蒸汽注入模型的局限性,利用热传递理论,建立平行双管稠油水平井的井筒参数计算模型以及蒸汽回流模型,并采用节点分析方法进行求解。采用蒸汽回流模型对水平段封隔器的封隔情况进行了模拟,从而对稠油双管注汽水平井的实际验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管蒸汽注入方式相比,平行双管注汽具有明显的优势,与单管注蒸汽过程相比,双管注汽可以提高注汽井井底蒸汽干度0.1以上。平行双管注汽的井筒沿程蒸汽参数与双注汽管的注汽方式、注汽参数以及管柱尺寸等有较大关系,井口蒸汽干度与注汽速率对井筒热损失程度影响较大;双管注汽的井筒蒸汽干度主要损失于水平段,主注汽管水平段管柱的尺寸应尽可能的小。  相似文献   
36.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及气液比等注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2能很好地改善原油性质,CO2溶解能力强,能有效增加地层弹性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但是注气参数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优于连续注气开发,最优注气量为0.3PV,最佳注气速度为8 103m3/d.采用变气液比的方式开采,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及类似油田的注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低渗透氮气驱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氮气驱油机理出发,对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具有较强分类特征的油藏参数,并对各参数的技术界限进行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以油藏参数的灰色关联度确定指标客观权重,以目标油藏的加权灰色关联度作为评判矩阵,建立新的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氮气驱潜力评价的多属性评价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实用和有效的,能客观地反映目标油藏氮气驱的开发潜力,提高油藏评价的准确性,降低油藏选择的盲目性,可用于指导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的合理开发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8.
北小湖油田油层冷伤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小湖油田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析蜡对油层产生的冷伤害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油层出现冷伤害后,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增加,驱替效率大幅度降低,且油水的渗流阻力同时增加,建立了单井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并对北小湖油田注水井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注入流体的温度越低,冷伤害越严重;注入速度越大,冷伤害范围越大,且油层部位一旦被水淹,温度将迅速降低,之后随注入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地层温度。  相似文献   
39.
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定理,建立了具有管外环空并考虑井筒压降的水平井模型。根据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建立了储层模型并根据耦合条件对水平井模型进行了耦合并求解,以胜利油田某区块地质参数为依据建立了水平井一注一采时的油藏模型,对跟端对跟端以及跟端对趾端两种水平井排布方式分别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跟端-跟端排布时随着生产的进行产液剖面越来越不均衡,而跟端-趾端排布时产液剖面存在自动均衡现象,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0.
针对GMPLS控制面中邻居发现和拓扑发现机制的缺陷,尝试从2个方面对其加以改进。一方面,现有 LMP(链路管理协议)实现邻居发现机制时,会出现端口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不能绑定链路,通过增加消息使之可以 顺利进行链路绑定,从而减少了链路维护的开销;另一方面,使用OSPF协议进行拓扑发现时,由于现有的LSA(链 路状态公告信息)缺少对LSA更新时间、链路消耗等的支持,造成网络的链路拥塞、带宽利用率不高、节点对故障 敏感性差等问题,通过扩展sub—TLV类型!增加了对LSA更新时间、链路消耗、风险共享和层次属性的规定,从 而可以提高链路利用率,减少网络拥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