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caffolds consisting of poly ( L- ne) ( P (LLA-CL) ), collagen (COL) and chitosan (CS) were fabricated by a bi-directional electrospinnlng method. Synthetic P (LLA-CL) was used as the middle layer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while natural COL/CS blending (9: 1, v/v) was used as the bioactive surfaces (inner and outer layers ) to improve the biocompatibility. Each three transitional layers were set between inner/outer layer and middle layer for delamination resistanc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fiber morphology.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FTIR-ATR) spectra, X- 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rmogravimetry (TG) tes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caffol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clectrospinning method bad no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omponents,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rmostability of the scaffolds, but could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synthetic material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natural materials. Such method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fabrication of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vascular, skin. and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52.
曹渊  刘威  崔东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39(12):1263-1267,1297
针对期望信号来波角度误差和干扰快速变化导致的导向矢量失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陷展宽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重构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根据大致的期望信号角度约束平顶主瓣波束,提出了迭代算法来解决经过上述处理步骤后得到的非凸的优化问题.仿真显示,本文提出的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对来波角度误差及干扰快速变化拥有更好的鲁棒性,且该算法适用于任意阵列.   相似文献   
153.
埋地管线面积腐蚀率概率密度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尔可夫过程,提出了管线腐蚀的发生模型,然后结合线性腐蚀发展模型,采用全概率公式,给出了埋地管线面积腐蚀率随服役时间变化时的概率密度函数解析表达式.将腐蚀发展模型中的参数分别考虑为确定变量和随机变量,推导出管线面积腐蚀率概率密度函数的具体表达式.结合具体的算例模拟分析,给出了管线面积腐蚀率概率密度函数随服役时间增加的演变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估计管线在使用过程中腐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4.
二次吹扫条件下的PEMFC冷启动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干空气二次吹扫的方式对稳定工作后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单电池进行除水处理,考察了单电池经过吹扫除水操作后的除水量以及内阻变化过程,并研究了单电池经过吹扫除水处理后的常温启动性能以及-10℃下的冷启动性能.实验研究发现:单电池经过干空气二次吹扫处理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经济有效地移除电池内的水,同时单电池的内阻升高.单电池经过干空气二次吹扫后常温启动性能下降,且随二次吹扫流量的增加而加剧,但未造成不可恢复的性能损失.适当的二次吹扫流量可以使电池成功冷启动.吹扫除水策略是优化PEMFC冷启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5.
气顶边水油藏的开发,存在明显的油气水互侵现象,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开发难度增大。为了防止生产井过早停产,需明确流体界面运移特征,制定油气协同开发生产制度。本文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实际模型与机理模型,根据气顶与边水作用能量强弱,将油气协同开发区域划分为边水控制区、气顶控制区和气顶边水联合控制区三类进行研究,综合评估气窜、水淹、油侵风险,明确油气、油水界面运移特征并形成运移速度图版。结果表明:随着开发的进行,气顶膨胀导致油气界面从油藏顶部向油井方向运移,边水侵入导致油水界面从油藏底部向油井与气井方向运移,油井存在气窜与水淹的风险,气井存在水淹与油侵的风险,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气顶下部和井间高部位,确定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合理采气速度为6%~8%。本文基于实际与理论研究形成的成果认识,为气顶边水油藏油气协同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隧道施工断面的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的量化测量,实现对隧道断面内部岩体的节理裂隙量化评价,对隧道施工安全和维护进行决策支持;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图像的施工样本岩体裂隙测量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获取的施工岩体节理裂隙样本浇灌环氧树脂液体,并将其做成固定厚度(18mm)的切片,建立岩体节理裂隙特征模型,使用最佳匹配搜索特征方法自动确定节理裂隙区域,利用紫外线光对切片进行照射并获取样本岩体裂隙的紫外图像;最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样本裂隙图像进行处理,对施工岩体样本的节理裂隙二维面积和三维体积精确估计。对19个岩体样本(100多幅紫外图像和100多幅可见光图像)进行采样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准确度和事实性达到预期;该方法可以通过对岩体样本细微的节理裂隙密度和孔隙度的计算估计,实现对节理裂隙二维面积和三维体积的有效测量;通过测量估计节理裂隙的相关信息,获取较为精确的岩体样本节理裂隙的面积和体积。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类公路及铁路隧道施工中的施工面岩体节理裂隙检测与测量,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57.
基于非平稳性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non-stationary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NSPEI)表征气象干旱程度,运用游程和Copula理论识别气象干旱特征演变规律,分析淮河流域干旱持续时间与烈度及干旱时间与强度的联合频率特征,并初步揭示干旱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中部NSPEI较低,区域内68%的站点NSPEI呈上升趋势,淮河沿岸及其以南地区干旱程度增强;2)长历时、高强度的干旱事件主要集中在南部大别山区与蚌埠附近,高烈度干旱事件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定陶附近,干旱事件历时集中在0.5~1.5个月,烈度基本<3,强度大多为10~30;3)干旱事件历时与烈度联合重现期低值(1.6 a)集中出现在信阳、蚌埠、菏泽附近地区,历时与强度联合重现期低值(1.7 a)同样集中出现在信阳、蚌埠站附近;4)1990—2015年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减少2.01%,建设用地增加2.07%,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集中在区域北部,区域内NDVI变化趋势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面积仅占0.89%,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干旱对其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8.
埋地管线-土轴向动力相互作用等效弹簧系数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析法和振动台试验数据对埋地管线管-土轴向动力相互作用等效弹簧系数取值进行研究.从一维柱面SH波波动方程出发,重新阐释Matsubara和Hoshiya推导的管-土轴向动力相互作用等效弹簧系数解析表达式,并对主要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利用埋地管线振动台试验结果对小震时(0.1g)管-土轴向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给出等效弹簧系数,并与解析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条件,采用解析法计算的等效弹簧系数和试验分析结果较为接近,相对偏差约为7.4%,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解析方法的合理性,并根据工程需要,给出管和土未发生相对大位移时的等效弹簧系数取值范围:0.6G~2.0G(G为土体剪切模量).  相似文献   
159.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研究了12项水质指标对北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物种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在95%以上,说明大型底栖动物在北江的分布与水质因子有密切的联系. 温度、pH值、电导率、化学需氧量和硅酸盐是影响北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氯化物、氨氮和总氮对其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6种,各类底栖动物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不同,在各水质因子的维度上呈现出生态分化现象. 北江以底栖动物为指示可以依次划分为污染物含量低,水质较好的绥江中下游地区;水质受到有机污染的干流;以及水质一般,尚未受到污染影响的北江上游各一级支流.  相似文献   
160.
刘威 《广东科技》2012,21(13):66-67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结合220kV输电线路外力破坏案例对外力破坏事故产生的及其原因做出了具体探讨,同时对预防的措施进行对策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