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位聚合物[AgL](1)(L=2,4,5-三(4-吡啶)-咪唑),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与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12/c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707(2)nm,b=10.393 2(12)nm,c=16.881(2)nm,β=107.153(2),V=3 136.1(6)nm~3,Z=8,C_(18)H_(12)AgN_5,M_r=406.20,D_c=1.721g/cm~3.F(000)=1 616,R(int)=0.014 7,R_1=0.026 6,ωR_2=0.121 7.  相似文献   
172.
为解决重载车辆中由于胀圈密封失效而导致的传动系统故障问题,提出通过胀圈的非圆设计减小辅助密封面和接口处漏率,并减小胀圈失稳破坏的可能性,以提高胀圈密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分别通过基于曲梁解的理论解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胀圈装配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计算出可以实现辅助密封面理想贴合的非圆胀圈的外轮廓曲线,讨论了解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接口形式对非圆线形的影响. 通过对胀圈变形和受力状态的有限元分析,发现非圆胀圈的密封间隙和漏率明显减小,密封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3.
庄波  刘博 《科技信息》2014,(10):137-138,167
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用核心化模块平台分析影响移动3G局间切换成功率的因素,分析了RNC的协议版本设置不匹配问题对3G局间切换成功率的影响,通过对RNC的协议版本的修改提高3G局间切换成功率,提升客户感知。  相似文献   
174.
基于混凝土路面板的受力特点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工作特性,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并对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了模拟双轮轴载试验研究和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具有性能优越、造价低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5.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四自由度陀螺设计方式,结构设计基于科罗奥利效应采用多敏感模态振动单元组合阵列的形式.与传统二自由度陀螺比较,该陀螺阵列在提高增益的同时保持了本身具有的鲁棒性.在四自由度陀螺的设计中,两个具备固有中心频率差值的完全二自由度振动单元被应用在敏感模态中.通过设定中心频率差值,综合考虑了提高陀螺敏感度和稳定性的因素.陀螺阵列通过联合两个敏感模态振动单元的输出,达到提高敏感模态增益和增强系统敏感度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个敏感模态振动单元相比,陀螺阵列的增益增加了8dB;而且在敏感模态和驱动模态分别产生了220和160Hz范围内的3dB带宽;两个模态的带宽彼此高度匹配,并且为整个系统提供了160Hz的带宽.陀螺阵列对于结构参数的变化和制造误差都有很强的鲁棒性,从而说明该设计能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6.
研究多通道的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概率检测非坚持联合控制MAC协议.通过划分分组发送时间1+a,得到了多通道的随机多址网络系统的吞吐量、多业务的吞吐量和信息分组发送时延等重要的系统参数.通过设置概率p值,控制侦听信道的节点数和休眠站点数,降低系统耗能,有效延长节点生命周期.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7.
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的统计性质都是在渐近意义下成立的,在实际中常用自助法再抽样扩大样本量从而验证参数估计值的稳定性.本文考察将成对自助法用于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的一阶渐近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8.
介绍了TMS320LF2407A在CAN口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关于DSP与CAN总线的连接,汽车水温参数的采集与数据分析,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和需要注意的方面等.  相似文献   
179.
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栽培稻F1花粉不育座位Sb的中性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粉不育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杂种F1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至少有6个基因座位控制籼粳亚种间F1的花粉不育, 各座位存在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可望克服各自的不育性, 所以挖掘和利用不同座位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已精细定位和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O. rufipogen Griff.)(以下简称高州野生稻)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 分别以粳稻台中65(编号为E1, 基因型SbiSbi)及其Sb座位的近等基因系E2(基因型SbiSbi)为母本, 12份不同编号的高州野生稻分别为父本, 组配成对测交组合并检测各组合F1的花粉育性, 初步鉴定可能具有花粉育性中性基因的材料, 并发展相应的F2群体, 利用4对与Sb座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分析上述成对测交组合F2 群体分子标记的分离情况, 并与花粉育性的分离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 编号为GZW099的高州野生稻与E1及E2组配的成对测交组合的F1花粉育性分别为(89.22±1.07)%和(85.65±1.05)%, 表现正常可育且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 4对分子标记在相应的F2群体中的3种基因型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1:2:1), 且3种基因型对应的平均花粉育性差异不显著, 说明该编号的野生稻在Sb座位携带的等位基因与台中65及E2的等位基因均不存在显著互作, 因此鉴定GZW099在Sb座位携带花粉育性中性基因, 命名为SbnSbn, 为进一步研究和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80.
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镍的制备及其电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配位均匀沉淀法制得无规则颗粒状和针形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镍,其前驱体和产品用TG、IR、XRD和TEM进行了分析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电容特性.结果表明,颗粒状纳米氧化镍比针形纳米氧化镍具有更好的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