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2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纳米技术持续、健康的发展要求我们了解纳米材料的安全性。2004年以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和安全性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并受到政府、学界、企业和社会公众等的广泛关注。文中叙述了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包括纳米产品、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等,同时简单讨论了纳米标准化、纳米技术风险管理和纳米伦理研究与纳米安全性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了氯型大孔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银(Ⅰ)和钯(Ⅱ)的性能和机理,以及分离Pd-~(111)Ag的最佳条件。通过综合考虑参与离子交换的[AgCl_4]~(3-)和[PdCl_4]~(2-)在柱色谱上的分离系数和理论塔极数,选择了6mol/l HCl为洗脱液,产品~(111)Ag收率95%,Pd杂质含量小于3×10~(-5)%。本方法在分离效果和操作方便性上均比文献已有报导的从堆照钯中分离无载体~(111)Ag的阴离子交换分离法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3.
孙红芳  王海芳  刘元方 《科学通报》2001,46(13):1057-1058
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超灵敏的核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量样品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核素的同位素丰度比,从而推断样品的年龄或进行示踪研究.与传统的衰变计数法相比,它具有灵敏度高(可达103~105个原子/样品),所需样品量少,测量时间短的特点.近年来,AMS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十分引人注目.自1990年,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采用14C-AMS方法研究致…  相似文献   
24.
制备和表征了包埋Gd-EDTA的脂质体,测定了pH,离子强度,缓冲液组成及温度对Gd-EDTA脂质体的影响,比较了Gd-EDTA脂质体和Gd-EDTA被肿瘤细胞摄入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Gd-EDTA脂质体在37℃和生理条件下最稳定,肿瘤细胞摄入Gd-EDTA脂质体速率是Gd-EDTA的8倍,而释放Gd的速率,Gd-EDTA脂质体远远低于Gd-EDTA,这些结果提供了脂质体包埋Gd-EDTA作为钆中子俘获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主要探讨了硒(以亚硒酸钠形式)对梨形四膜虫生长和分裂的抑制作用。首先研究了不同组份的培养液对四膜虫生长的影响,发现在无机盐溶液中加入细菌或酵母组成的培养液,在使用上不如(月示)胨培养液便利。在0.1%(月示)胨培养液中,获得抑制细胞分裂的最低硒浓度是1.4ppm,完全抑制的硒浓度为140ppm。随着培养液中硒含量的增加,细胞世代时间延长。用放射性~(75)Se示踪法和x射线荧光分析证实了硒进入了四膜虫细胞内。去除硒后,细胞恢复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6.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巨大比表面积、极高的反应活性、量子效应等,这些特性使纳米科学成为当今世界三大支柱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产业化, 各种形式的纳米尺度的物质已经以不同途径进入人们的生活,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正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介绍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系统讨论本课题组在纳米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成果,并展望将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7.
在(n,γ)核反应的化学效应方面,前人曾用氯酸盐、溴酸盐、碘酸盐、高锰酸盐、高铼酸盐、亚硒酸盐、铬酸盐、磷酸盐和砷酸盐等含氧酸盐作靶子,研究了反冲原子的化学效应和浓集了放射性同位素。  相似文献   
28.
生命细胞与过渡元素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机体生命所必需的20多种宏量组成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各主副族之中,其中人们较熟悉的必需微量元素, 主要集中在第一过渡系列,对它们的总体宏观研究较少.至于其余稀有分散元素,知之更少.  相似文献   
29.
采用紫外差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法对鼠肝组蛋白H1和H3与尼古丁作用后的构象变化进行了体外研究.结果表明,随尼古丁作用剂量的增加其构象逐渐由有序向无序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尼古丁或其代谢产物与组蛋白H1,H3发生加合.因此推测,尼古丁可以通过改变组蛋白的构象来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和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