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49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49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89篇 |
丛书文集 | 526篇 |
教育与普及 | 37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9篇 |
现状及发展 | 57篇 |
综合类 | 121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704篇 |
2013年 | 509篇 |
2012年 | 584篇 |
2011年 | 719篇 |
2010年 | 746篇 |
2009年 | 758篇 |
2008年 | 840篇 |
2007年 | 779篇 |
2006年 | 618篇 |
2005年 | 544篇 |
2004年 | 474篇 |
2003年 | 411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391篇 |
2000年 | 354篇 |
1999年 | 300篇 |
1998年 | 227篇 |
1997年 | 211篇 |
1996年 | 206篇 |
1995年 | 201篇 |
1994年 | 171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66篇 |
1991年 | 140篇 |
1990年 | 117篇 |
1989年 | 132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75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67篇 |
1984年 | 60篇 |
1983年 | 53篇 |
1982年 | 42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22篇 |
1978年 | 15篇 |
1965年 | 15篇 |
1962年 | 13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913.
近年来由于高聚物光固化技术在成象、光刻、信息存贮、涂料和印刷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对光敏引发聚合反应的日益重视。新的光引发体系如:安息香及其醚类、二苯酮、硫杂蒽酮、芳基香豆素酮等和叔胺类的复合体系、重氮盐、碘鎓盐、硫鎓盐和芳酰磷氧化物等不断涌现。高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使人们致力于寻找新的高效的光敏引发体系。 Foote等曾研究过缺电子敏化剂9,10-二氰蒽(DCA)光敏氧化富电子烯烃的反应,认为系按下列电子转移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914.
我国北宋时期,陶业极盛一时,名窑辈出.陕西省耀县耀州窑的青瓷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钧、汝、官、哥、定等历史名窑齐名显著,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和整理中,除出土大量青瓷和其他各色瓷器外,还发现了耀州窑烧制的唐三彩.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确定陶瓷的年代、原料产地、烧制工艺(包括烧 相似文献
915.
给出LF拓扑空间中T212分离公理的三条重要性质,即弱同胚不变性、相对可积性和可和性. 相似文献
916.
盛夏多雨,玉米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倒伏后,有的群众用扶起植株、根部培土的方法固定植株;有的怕闷烂玉米棒穗,用剪头剪叶的方法让棒穗露出;有的用扶起扎把的方法进行挽救。这几种方法各有特点,扶起扎把就是对倒伏的玉米,重新扶起来,3~5株或3~5穴玉米的中上部扎绳捆成一把,要求在玉米倒伏后的1~2天内完成,超过3天,根条又被土壤固定,再扶起要伤根,效果降低;扶起后根部培土的方法,工效太低,再遇暴风雨还会倒伏; 相似文献
917.
盛夏多雨,玉米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倒伏后,有的群众用扶起植株、根部培土的方法固定植株;有的怕闷烂玉米棒穗,用剪头剪叶的方法让棒穗露出;有的用扶起扎把的方法进行挽救.这几种方法各有特点,扶起扎把就是对倒伏的玉米,重新扶起来,3~5株或3~5穴玉米的中上部扎绳捆成一把,要求在玉米倒伏后的1~2天内完成,超过3天,根条又被土壤固定,再扶起要伤根,效果降低;扶起后根部培土的方法,工效太低,再遇暴风雨还会倒伏;剪头剪叶较为方便,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剪头剪叶和扶起扎把玉米的千粒重测定,发现扶起扎把在上述三种挽救倒伏玉米的措施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18.
在工业发达国家,先进的计量控制、优质的原材料及科学的工艺装备被称为现代企业的“三大支柱”。而在我国,由于受生产力发展程度和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仅仅把计量控制作为“工业生产的眼睛”。 相似文献
919.
920.
点化,原指古代方士的一种点金术。《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载灵照禅师有“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之妙。古代文论家借以指对前贤诗文语言的借鉴与与翻新。文学创作中的语言承继现象尽管早在汉魏时期的文人创作中已普遍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正式提出却是宋代的事情。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的开山人物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人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遂成为江西诗派的重要文学主张。这种文学创作中的“点金术”,葛方立称之为“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南宋魏庆之撰《诗人玉屑》,专设《点化》卷,列举了众多诗词创作中“蹈袭古人之意”却“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的名篇佳计。对“古人之陈言”进行点化,方式多种多样,或整用成句,或增减字面,或翻换言语,或提炼文意,但都必须具有推陈出新、以拙为巧、化腐朽为神奇之妙,方不涉“窃取”之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