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6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987篇
系统科学   823篇
丛书文集   1148篇
教育与普及   10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2篇
现状及发展   112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2099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1089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929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1026篇
  2009年   1211篇
  2008年   1200篇
  2007年   1313篇
  2006年   966篇
  2005年   900篇
  2004年   798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667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736篇
  1998年   715篇
  1997年   653篇
  1996年   676篇
  1995年   634篇
  1994年   553篇
  1993年   434篇
  1992年   387篇
  1991年   405篇
  1990年   356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21篇
  1965年   21篇
  1964年   23篇
  195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2.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备份系统中经常采用的几种磁带格式,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以及适用的系统,比较和探讨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23.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网络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提出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4.
王小惠 《科技信息》2007,(4):185-185,217
阐述了学校升格后电子资源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以及分析了目前影响升格后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和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5.
本文给出了空间形式中具平等极小截面曲面的一个定理,从而将文献[1]中相应结果推广到一般的m维空间形式中。  相似文献   
26.
27.
28.
C60和C70的电子电离质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9.
<正> 崩漏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其中量多势急为崩,量少但日久不尽为漏,两者病因病机相同,且可互相转化,故常并提,功能性子宫出血属本病范畴。此病临床报导颇多,但很少论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防病毒角度把病毒分为三类:可检测型病毒、半可检测型病毒和非检测型病毒;提出系统状态转移网络这一中心概念,根据系统状态的可测性、状态间的相容性和循环性来判别DOS系统的安全性,并提出了仿真检测判别技术。新一代防病毒技术从传统地剖析病毒转移到DOS系统状态的研究,为全面预防各种计算机病毒奠定了系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