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4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2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教育与普及 | 26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7篇 |
现状及发展 | 23篇 |
综合类 | 20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7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提出了下述观点:1.人物物质基础不同,对精神和特的追求程度大小也不同,在处于收贫躺 富过渡期间,人们把对精神和物质的追求排在同等重要位置.2。从科研行为机制和上述观点出发,讨论了科技人员对精神追求的内在目的和对物质追求的外在目的。 相似文献
102.
一、三种基本粒子观关于什么是基本粒子这个问题,恐怕要在基本粒子论完成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吧。但是,当我们研究基本粒子时却不能不对它抱有一种观点——基本粒子观。由于基本粒子观和物质观、自然观、世界观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它也有力地制约着如何研究基本粒子的方法论。现代的物理学家所持的基本粒子观是因 相似文献
103.
华中一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5,(Z1)
热阴极电离真空规在测量超高真空(<10~(-8)乇)时,必须首先设计为减弱或消除管内自发X射线的影响。本文回顾了与现的六种对策,特别对最近提出的Redhead方法和第四极调制法加以较详细的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提出了第七种方法,即将热规的收集极设计为对X射线作完全屏蔽。实验证明这种设想是可以实现的:所提出的两种新型的设计其灵敏度分别达到1.6 乇~(-4)乇~(-1),但理论上没有自发X射线效应的限制,因此可用作较好的超高真空量具和校准其他热规X射线影响的标具。 相似文献
104.
105.
華中一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1)
近年来由于国防及无线电技术方面对电其空器件的質量要求日益增长,因此电子管的可靠性受到广泛的注意。显然,电子管內部殘余气体的絕对压强及其成分对它的可靠性及寿命起决定性的影响。某工业單位在試制及生产5UP1型阴极射线管时发現小部分管子在使用过程中阴极发射逐漸降落,以致严重影响熒光屏的发光强度,为了判別这种現象是否屬于真空度退化以致阴极被正离子轟击破坏或中毒,我 相似文献
106.
107.
讨论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新前提甲: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过去认为是完全解决了。但最近一个时期这个题目重新成了激烈争论的对象。乙:是的,这大约是从1952年开始的。是玻姆开的头;他曾经指出,根据利用所谓“隐参数”,有可能对这个理论作出“因果性的”解释。随后,威西叶(J.P.Vigier)、玻普(F.Bopp)等人的理论工作都接二连三地发表了。甲:听说波动力学的创始人德布罗意已经放弃了他从1927年开始支持了25年的“哥本哈根”解释,并且宣布了回到他当初的立场上去,是吗? 乙:是的,最近以德布罗意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学派,它与哥本哈根学派对峙,并且也许应当叫作新德布罗意学派。甲:但在苏联不是老早就尖锐地批判过“哥本哈根”解释吗? 相似文献
108.
彭长一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2)
体育运动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心理因素的形成,同样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和顽强的意志来实现。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而好奇是青少年的本能,特别是接触新事物后,即刻见异思迁,不自主地转移注意力。体育教学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捕捉这一心理特点,怎样使学生注意力较长地稳定集中,来进行教学和运动训炼,这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