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胜坨油田坨7断块沙二段91层为例,进行夹层三维空间分布随机建模研究,以探索夹层分布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综合研究区内的钻井、测井资料,共识别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3种夹层。通过对各种模拟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优选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在研究区内建立夹层三维空间分布模型。模型分析显示,钙质夹层分布范围最广,泥质夹层次之,物性夹层最少。泥质夹层平均厚0.6m,延伸距离50~105m,分布面积一般为0.01~0.05km2,分布密度范围为0.11~0.63m/m,分布频率范围为0.52~1.24个/m;钙质夹层平均厚0.4m,延伸距离40~180m,分布面积一般为0.01~0.08km2,夹层分布密度范围0.15~0.76m/m,分布频率范围为0.61~1.39个/m;物性夹层分布范围小,数量少,对剩余油产生作用小。在2-163、3-33、5-228、4-10、7-221、5-213等井区,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在这些井区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乌夏断裂带构造变形十分复杂,油气地质条件多变,油气成藏条件极不均衡,勘探程度尚低的状况,应用断层生长指数分析法和深层地震相分析法,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层和构造单元划分及变形特征、火山岩和油气生储盖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具有多期叠瓦冲断和分段性构造特征,从石炭纪末洋壳俯冲结束、弧陆强烈碰撞造山活动后,经历了前陆盆地短期伸展火山活动、前陆盆地前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后展逆冲-断展褶皱、陆内坳陷压张转换和整体抬升剥蚀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特征,发育不同的沉积旋回.构造演化不仅控制着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气生成,形成了多套断裂体系和地层不整合面,同时也控制着油气成藏期次和运聚过程.受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及储盖组合的联合控制,乌夏断裂带共有4期油气充注过程,油气沿玛湖凹陷呈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河流相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难度大、非均质性突出的问题,在岩心、露头、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6)辫状河储层为例,运用M iall结构要素分析法,对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从测井曲线提取反映结构要素的多个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结构要素模糊识别模型,最终编成软件,进行全区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目的储层可划分为6级层次界面、11种岩石相类型、4种建筑结构要素,其中4级界面限定的成因砂体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该软件能准确识别地下储层结构要素类型,处理速度快,实用性强。采用该软件对储层内部纵、横方向延伸进行识别,可有效地追索建筑结构的横向变化、砂体的叠置迁移,从而预测河流沉积砂体的复杂分布规律和储层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开发。 相似文献
14.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D3)扇形断块为研究对象,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从精细油藏描述的角度,对沉积微相砂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得到了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本区的沉积模式,定量讨论了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为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分为4种亚相,9种微相.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心滩、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沿北东—南西向呈扇形展布,且各时期形态具一定的继承性.纵向上正韵律层序剩余油富集于中、上部,反韵律层序剩余油分布差异小;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条大断层附近以及大型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5.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有7种,其中有4种因素影响较大。侧缘微相带由于注水状况差,易于形成剩余油;小鼻状微型构造高部位剩余油相对富集,且向上驱油对油井生产有利;靠近断层的地带封闭性好,剩余油相对富集;注水井网不完善易于形成相对富集的平面剩余油潜力区。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原油性质和注水压差,剩余油主要是在多孔隙网络体系条件下形成,其形态多以油珠、油丝、小油块和孤岛状分布。剩余油形成过程中,宏观因素对微观因素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它们决定油层孔喉结构及润湿性,提供水驱油动力,控制水驱油过程,影响水驱油的速度。此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储层的层间力学性质差异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准确识别岩石力学层结构并建立与裂缝分布的关系,对于提高裂缝预测和建模精度至关重要。以库车坳陷D气田深层致密砂岩为例,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基于力学实验、古孔隙度恢复和数值模拟方法,识别泥岩隔夹层和裂缝特征,恢复古孔隙度、古弹性模量、古泊松比及古应力场,探讨岩石力学层与裂缝发育之间的关系,建立力学层-裂缝层综合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岩石力学层常以岩相、隔夹层、力学参数的垂向差异为主控因素,单一岩性条件下,层厚与裂缝密度负相关,与裂缝间距正相关,复合砂岩条件下,层厚与裂缝密度正相关,与裂缝间距负相关;裂缝密度、长度与泥岩隔夹层频率负相关,裂缝平均间距与泥质含量负相关,在互层条件下,砂泥岩厚度比约为6.7时,裂缝密度呈现高值,中尺度缝以层间穿透缝为主,小尺度缝以层内缝为主;弹性模量与基质孔隙度幂指数正相关,泊松比则与孔隙度"躺椅式"负相关;岩石力学层和裂缝发育对应模式可划分为水平型和褶皱型两大类,进一步划分为厚层砂岩低密度裂缝型、中层砂岩+薄层泥岩高密度裂缝型、厚层泥岩+薄层砂岩中密度裂缝型和等厚泥岩+砂岩低密度裂缝型。 相似文献
17.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是主力产油层系,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水窜等情况日益严重.因而,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通过对取芯井段的岩石薄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沙河街组二段下部三角洲相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胜坨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储层总体上为一套砂(砾)岩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储层孔渗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性储层.影响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起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名实相副的“干鱼之城”莫普提是马里第三大城市。它位于马里中都尼日尔河及其支流巴尼河汇合而形成的三个岛上,四面环水,满城绿荫,因而有“马里的威尼斯(意大利名城)”之称。每年雨季,莫普提地区河水漫溢,交错的河湖连成一片,形成两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泽。这里渔业资源丰富,是马里的主要产鱼区。莫普提还是尼日尔河下游廷布克图、加奥等产鱼区渔产品的集散地。每年由这里加工和转运的渔产品,运销上沃尔特、加纳、象牙海岸等国家,甚至远销欧洲市场。因而莫普提又有另一个绰号,叫做“干鱼的城市”。马里的渔业在全国经济中居第四位,是贸易决算 相似文献
19.
LED汽车大灯光源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LED光源存在的固有耐温性能差等问题,根据汽车大灯的实际工况,阐明了汽车大灯LED光源设计的一般要求。通过对一单芯XlampLED在汽车大灯设计中应用案例的分析,就LED光源的安全措施,提出了二光源模板分散发热体布局和循环散热的解决方案。同时,设计了汽车大灯的LED光源模块应用电路,改进了LED汽车大灯的转向偏光机构等辅助功能。方案为实现汽车大灯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控制,以及为汽车大灯的开发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邮凹陷北斜坡多层位内发育辉绿岩侵入体,使破碎断块区的构造条件、石油地质条件更为复杂,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辉绿岩的形成时期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解释和统计,得出北斜坡辉绿岩测井响应具有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低中子孔隙度、高密度和高电阻率的明显特征,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率、强振幅、连续性好等特征.在识别解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应时期的断裂展布情况,分析认为上套辉绿岩平面上展布范围比较集中,主要沿北东向和东西走向的大断层分布,下套辉绿岩展布范围更广,受大断层的转换带控制较为明显.以同位素测年为依据,综合考虑上下两套辉绿岩的展布范围、厚度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期次构造活动强度等因素,分析认为该区上套辉绿岩形成于三垛运动期,下套辉绿岩在吴堡运动期和三垛运动期均有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