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2篇
综合类   4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2.
西藏扎布耶盐湖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对盐藻生长的影响@兰利琼@傅华龙@张国治@罗通@罗健西藏扎布耶盐湖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对盐藻生长的影响*兰利琼傅华龙张国治罗通罗健(生物系)自1982年始,西藏扎布耶盐湖发现了大面积天然生长的嗜盐藻类[1],根据资料测算,若开发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RT-PCR和RACE方法扩增出了的播娘蒿叶绿体型△12脱饱和酶(Ds-FAD2CHL)全长cDNA,其完整编码框为1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该基因ORF在酵母Saccharamyces cerevisiae中的表达阐明其功能为将18:1△9脱饱和生成亚油酸(18:2△9,12);进一步切除叶绿体信号肽后的脱饱和酶在酵母中把18:1△9脱饱和生成18:2△9,12的效率提高了3.72%;通过GC/MS分析转基因酵母的磷脂及酰基辅酶A库发现,该脱饱和酶的作用底物为磷脂,而不是以酰基辅酶A形式结合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3种藻类植物对矿石磷转化利用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矿石磷为唯一磷源 ,培养 3种藻类植物 ,应用钼蓝比色法测定 3种藻类从矿石磷中转化释放出来进入培养基的有效磷 ,应用灼烧法测定 3种藻类生物量 .分别以培养基的有效磷浓度和单位干重藻体所释放出来的有效磷量来表示他们的转化利用程度 ,结果表明 ,3种藻类植物都具有转化利用释放磷的作用 .但沙角衣藻较颤藻和栅藻的作用更强 ,能以较少的生物量释放出更多的有效磷 ,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5.
白拉索蕾丽亚卡特丽亚兰叶片离体培养及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拉索蕾丽亚卡特丽亚兰试管实生苗叶片为外植体,在改良的KC附加BA3-5mg/L培养基上获得原球茎,显微镜观察表明,原球茎起源于叶片表皮胚性化细胞,其发育成芽的过程与合子胚的发育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6.
作者进行了卡特丽亚兰试管苗的无性繁殖增殖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丛芽增殖的途径优于原球茎增殖的途径.并筛选出亍再生幼苗和实生苗的增殖培养基:KC 0.5~1mg/L BA 10%香蕉 1g/L活性炭;KC 10%香蕉 1g/L活性炭.另外,可以通过退化种苗茎尖的离体培养产生再生植株进而达到复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垩白差异及胚乳细胞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18个水稻品种(系)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并对米粒胚乳横断面上的胚乳细胞和淀粉粒进行了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垩白大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系)在稻米胚乳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上有所不同,其横断面上淀粉粒的分布情况也有明显差异.不同品种(系)的垩白米之间,品种内垩白米与非垩白米之间,以及垩白米不同部位之间的淀粉粒形态具有差异.米粒横断面背腹径方向上长方柱状细胞群(细胞长度为宽度的两倍以上)与垩白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垩白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淀粉粒在米粒横断面上分布情况与垩白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淀粉粒分布越均匀越不易发生垩白,而如果淀粉粒分布不均匀,则使得其排列疏松并最终产生垩白.本文还对垩白发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岩石经风化作用并在生物因素的参与下形成的.这一过程的始发动力是以蓝藻为主的固氮微生物或微型生物.它们首先利用成土母质中的无机盐生长繁殖,从而为成土母质提供氮源和能源.在原始土壤成土过程的初期,其组成物质中的有机质主要是藻类和菌类等的残遗物及其所分泌的黏液和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水葫芦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预处理,研究其对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乙酸钠、碳酸氢钠和发酵上清液培养沙角衣藻,讨论对沙角衣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发现,2% 浓度的NaOH预处理对根发酵产气最为有利,根叶混合物经预处理后可获得802.6mL/100g新鲜底物的最佳产气量;以乙酸钠作培养基碳源,沙角衣藻生物量能得到明显积累,可从初始的0.4×106个/mL达到10d后的2.84×106个/mL.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浓度单一沙角衣藻和混合Cd2+对小麦进行处理,分别在处理后第0~6 d测定小麦幼苗体内SOD、CAT、GR、APX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单一Cd2+处理使前3种酶的活性升高,后一种酶的活性降低;一定时间内一定浓度的单一藻液处理能使酶活性升高.在藻液与Cd2+混合处理中,SOD、CAT、GR、APX活性最终都高于单一Cd2+处理组.说明在高浓度胁迫下,沙角衣藻对小麦幼苗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