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研究了瑞香狼毒的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稻瘟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进一步研究了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稻瘟孢子的萌发和产孢量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1.750 x 10-3g/mL,12 h处理下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100%,在2.016 x 10-3 g/mL处理下对产孢量的抑制率为95.20%.最后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段分离,研究结果发现,乙酸乙酯分段分离的四段萃取物中,对稻瘟的抑制活性顺序是:ⅢⅣⅡⅠ,Ⅲ段在1.313 x 10-3 g/mL处理后的第8 d抑制率达到100%.分别将乙酸乙酯Ⅲ段萃取物在0.6560 x 10-3g/mL下处理稻瘟病菌,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处理组菌丝发生了变形扭曲,出现空管;处理组孢子横隔变的不明显,且表面有疱疹状突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质凝集,质壁分离,线粒体消失,细胞器大量降解.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7种高原草地有毒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5×10-3 g/mL时,高山绣线菊,香芸火绒草,车前状垂头菊,淡黄香青,黄帚橐吾,镰形棘豆,甘松等对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山绣线菊乙醇提取物对4种病原菌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100%,97.4%,95.51%,64.86%,对4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0.583 ×10-3 g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具有潜在抗真菌活性的新型农用化学品,我们以瑞香狼毒中提取的二苯酮类似物为先导,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的酰胺类化合物,并进行了以下5种植物真菌的筛选: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初步的活性筛选研究显示:氮-(2-氟苯基)-2,4,5-三甲基-3-呋喃甲酰胺(p)具有很强的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在20和200 mg/L的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98%和99%);氮-(4-氟苯基)-2,5-二甲基-3-呋喃甲酰胺(h)和氮-(2-氟苯基)-2,5-二甲基-3-呋喃甲酰胺(k)这两种化合物在200 mg/L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4%和90%.病原真菌毒力测试表明,化合物k的EC50值为0.034 mg/L,优于作为参考的多菌灵(0.050 mg/L).根据化合物k的抑菌活性和EC50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化合物k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因此,化合物k被证明是最具深入研究潜力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一株溴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DE29.其在溴氰菊酯浓度为100 mg/L的培养基中摇床7 d后的降解率达到96.32%,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通过对其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 seudomonas sp.).进一步分析了pH值、温度、盐度、接菌量几个因素对菌株降解溴氰菊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E29菌株在温度为30℃,pH值为7.0,接菌量为10%,盐度为0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5.
井冈霉素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一株能产生井冈霉素的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 myces hyroscupicusvar.Jingganggensis yen)J1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Uv)及硫酸二乙酯(DES)两次诱变,经平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茵株j1-U-D,效价达25874×10-6g/mL,比出发菌株提高29%.菌株经过5次传代,代间效价差异不明显,遗传性能较稳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研究了摇瓶产井冈霉素的最适发酵培养基,该茵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淀粉12%、酵母粉4%、KH2Po4o.05%、NaCl 0.15%.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起始pH值7.2,接种量8%,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96 h.茵株最终效价达30610×10-6/mL,比出发茵株提高53%.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亲和层析法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脑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倍数为474.81倍,产率为28.93%,此酶经过SDSPAGE呈一条带,达到电泳纯,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22kDa.同时测定了课题组前期合成的24种呋喃酮类似物对该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和对RP-HzVNC-AW1(AW1)细胞的毒力,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4种呋喃酮类似物中,对AChE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19种,对AW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的有13种.结果还显示,属于第Ⅱ类化合物的细胞毒力与AChE抑制活性关联性好于其它两类,其中Ⅱ3化合物,在100mg/L的浓度下,AChE抑制率为(80.94±3.09)%;在50mg/L的浓度下,对AW1的细胞毒力为(95.01±2.24)%.  相似文献   
17.
利用MTT法测定15种吡唑啉类似物对RP-HzVNC-AW1(AW1)细胞的毒力,采用浸渍法测定这些化合物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3龄幼虫的触杀作用,并对其关联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种吡唑啉类似物均对AW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东亚飞蝗都有触杀作用.结果显示,两类化合物中,1-苯基-3-(2-呋喃基)-5-取代吡唑啉类化合物(Ⅱ类)细胞毒力测定与活体生物活性关联性要好于1-乙酰基-3-(2-呋喃基)-5-取代吡唑啉类化合物(Ⅰ类),其中的Ⅱ5、Ⅱ8、Ⅱ9三种化合物对细胞的抑制率与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50%,抑制率分别为76.82%、75.41%和65.87%,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3.84%、52.91%和53.55%,细胞毒力与活体检测关联性很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富集分离的方法,从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共分离出7株对草甘膦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株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QB7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12 g/L的培养基中,摇床培养7 d后的降解率高达99.34%,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通过电镜的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属中的简单节杆菌.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温度、盐度、接种量等几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草甘膦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5 d、pH为7.0、温度为33 ℃、盐度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全球的大气运动情况,需要不断观察地球云层的分布状态和运动趋势。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基于八面体剖分法构造的球面网格模型;以全球高程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三维地球的模拟;利用改进的分形几何算法生成了逼真的静态与动态云图;通过球面纹理映射实现了云场景在球面上的融合;最终给出了逼真的全球云场景的模拟。仿真模拟算法在虚拟战场环境模拟和全球气象环境再现等软件中进行了应用,模拟仿真效果满足了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膜分离法对A型肉毒毒素的提取研究侯太平,刘世贵,朱文,杨志荣,伍铁桥(生物工程研究所)在文[1]的基础上,我们用微孔过滤和超过滤相结合的膜分离方法,对A型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进行了除菌和浓缩,并对分离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1仪器和方法1.1实验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