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氢氧化铝镁比表面和孔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N2吸附法测定了氢氧化铝镁的比表面和孔结构,考察了活化温度的影响,发现活化温度上升时,比表面,孔面积和孔体积都随之增国。150℃活化时其比表面为60.82m^2/g,孔体积为0.21cm^3/g。AMH溶胶粒子干燥时聚集形成了11-13nm的大孔,当活化温度大于250℃时由于脱去结构水,粒子内部产生3nm左右的细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用途的新型有机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商品名SD-5)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特性和对二甲基黄(DMAB)的增溶作用,并考察了各种电解质时SD-5溶液的浊点和增溶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岭土的零电荷点和电荷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电位滴定法 (PT法 )测定的胶体颗粒零电荷点 (ZPC)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理论分析 ,认为是零净电荷点(pHZPNC) ,推导出了pHZPNC、零可变电荷点 (pHZPVC)、永久电荷密度 (σp)、可变电荷密度 (σv)、净电荷密度 (σT)、pH和电解质浓度 (c)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用PT法测得高岭土的pHZPNC 和σp 分别为 3.12和 - 0 .0 5 1mmol·g- 1 ;pHZPVC 比pHZPNC 高 ,pHZPVC随c增大而减小 ;σT 和σv 的负值随pH和c的增大而增大 .  相似文献   
14.
Mg-Zn-Al-Fe型类水滑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了 4种金属离子 (Mg Zn Al Fe)组成的类水滑石 (简称Mg Zn Al Fe HTlc) ,考察了n(Al Fe) n(Mg Zn Al Fe) (x)对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粒子形貌、BET比表面积和等电点 (IEP)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合成样品为片状纳米颗粒 ,化学组成与原料配比基本一致 ,Mg和Zn的相对含量比原料配比略低 .在所研究条件下 ,x在 0 .2 2~ 0 .36范围内得到纯Mg Zn Al Fe HTlc ,x较高 ( 0 .5 2 )时的产品为非晶体 .Mg Zn Al Fe HTlc的六方晶格参数a和c、层间距、层间通道及IEP基本不随x变化 ;a值为 0 .30nm ,c值约为 2 .30nm ,层间距约为 0 .76 5nm ,层间通道约为 0 .2 8nm ,IEP约为 10 .8.平均晶粒度不随x变化 ,约为 18nm ;TEM法测得的平均粒度随x减小而减小 .BET比表面积随x减小而增大 .制备的Mg Zn Al Fe HTlc颗粒为多晶体  相似文献   
15.
用Gemini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H2)2-N+(CH3)2C12H25]·2Br-作模板合成了立方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并且用小角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为立方结构,晶胞参数在8.45~8.57 nm之间; 孔道的有序性随表面活性剂与Na2SiO3比例的增大而增加.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为第Ⅳ类型的等温线,在相对压力p/p0=0.15~0.25 和 P/P0 = 0.8~1的范围内出现两个H1型滞后环, 分别是由介孔孔道和颗粒之间的空穴引起的. BET表面积也随表面活性剂与Na2SiO3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最大可达1 100 m2/g, 最可几孔径在2.2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质量滴定法测定了大气颗粒物的零净电荷点(pH(PZNC)),甲醛缩合法测定了结构电荷密度(σst),进而得到界面酸-碱反应特征平衡常数(1-pK模型中的K,2-pK模型中的Kinta1和Kinta2)。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大气颗粒物样品荷结构负电荷,σst=-0.18mmol/g;存在与电解质浓度无关的零净电荷点,pH(PZNC)=8.00;界面酸-碱反应特征平衡常数分别为pK=8.00,pKinta1=2.07和pKinta2=13.93。  相似文献   
17.
以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16PyCl)为模板剂,原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甲酰胺为助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用扫描电镜(SEM)、小角X射线衍射(SXRD)和N2气体吸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呈短棒外形,形貌比较规整均一,长度30~50μm,直径4~6μm。棒状产物具有MCM-41的有序六方孔道结构;煅烧样品的吸附测量显示典型的IV型吸附等温线和H1型滞后环,孔径分布很窄,BJH最可几孔径为2.15 nm,BET表面积高达1 335 m2.g-1。  相似文献   
18.
东北草甸棕壤对重金属铅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重金属铅(Pb2+)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重金属铅(Pb22+)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随pH增大,吸附量在pH=2~4范围内急剧增大,而在pH=4~6范围内基本不变;惰性电解质(NaNO3)的存在可明显抑制Pb2+的吸附,随NaNO3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先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 Pb2+在草甸棕壤颗粒上的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功能基团键合作用吸附,其中表面功能基团键合作用吸附又可分为化学键合吸附和静电键合吸附,前者形成内络合层,后者形成外络合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深海中温菌Wangia profunda (SM A87)的胞外多糖对对硝基苯胺进行吸附试验。分别用热分析仪、FTIR和Zeta电位仪对胞外多糖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吸附时间、胞外多糖用量、pH和温度等方面对其吸附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对硝基苯胺。20?℃时,01?g/L的SM A87胞外多糖吸附处理50?mL初始浓度为15?mg/L的对硝基苯胺水样120?min后,对硝基苯胺的最大吸附率可达91%;Langmuir、Freundlich、Redlich Peterson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SM A87胞外多糖吸附对硝基苯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由Langmuir方程得到SM A87胞外多糖对对硝基苯胺的最大吸附量为7692?mg/g(30?℃)。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了Zn-La-Al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纳米颗粒材料,研究了沉淀过程的机理、产品的化学组成、粒度、晶态、等电点和红外光谱等,考察了沉淀剂(NH4OH、NaOH和KOH)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