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为案例,将旅游减贫视为一种治理途径,分析并回溯遗产地3种旅游减贫计划实施的机制与过程,力图呈现并比较旅游减贫带来的乡村遗产地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旅游减贫是遗产地治理的一种形式,是在治理主体、治理技术、社会响应以及治理过程中生产出并由话语、知识等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了稳固的结构,多元主体在遗产地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双向互动的状态。第二,遗产地治理按照主体的治理理性和遗产旅游产业角色的不同,可分为工具型、对象型和共轭型。第三,遗产地治理呈现文化权力“再中心化”的趋势,政府在场和第三方监督是保证权威治理体系下遗产地治理效能的核心。结合“世界遗产文化”与乡土文化,使用遗产地能够接受的治理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