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针对当前砷碱渣处理过程砷碱分离效果差、分离的砷酸钠或钙砷渣安全处置难等问题,提出“水浸-水热沉砷-碳热还原”回收金属砷新工艺。以湖南某冶炼厂砷碱渣为对象,开展砷碱渣水浸砷锑分离、氧化钙水热沉砷砷碱分离、沉砷渣碳热还原回收金属砷等环节的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30 min、液固比3:1、浸出温度45℃、搅拌速度600 r/min的水浸条件下,砷、锑浸出率分别为95.3%和1.6%。在初始pH=11、水热温度180℃、反应时间6 h、Ca/As物质的量比为24:1的水热沉砷条件下,沉砷率达95.3%,沉砷渣主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和砷酸钙。在碳粉添加量10%、温度1 000℃、还原时间3 h条件下,砷挥发率为93.1%,挥发产物砷质量分数达92.0%。砷碱渣“水浸-水热沉砷-碳热还原”新工艺,具有可实现砷锑碱梯级分离、砷以无毒的单质砷回收、沉砷剂氧化钙可循环使用、全流程未引入难处理的阴阳离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旺盛期(春、夏、秋季)的光合参数特性。结果表明:米槠、丝栗栲、木荷光饱和点春季最小,分别为1 241.25、1 245.93、1 366.49 μmol/(m2·s); 最大净光合速率夏季均最大,分别为3.78、5.39、7.20 μmol/(m2·s)。木荷春季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在夏季和秋季,木荷和丝栗栲光饱和点均大于米槠; 木荷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且在秋季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仍大于米槠。综合比较得出:木荷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丝栗栲,米槠较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要介绍了问题、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涵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制约问题解决教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并结合表征结果 ,研究了稀土Ce的添加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结果表明 ,稀土Ce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还原的变价过程 (Ce4 + →Ce3 + -e) ,其结果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催化剂的积炭 ,而且也阻滞了γ Al2 O3 在高温、水蒸气存在的反应条件下的相转移过程 ,增强了催化剂抗烧结能力 ,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积的损失 ,显著地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BET ,XPS表征显示 ,经过较长时间反应的Ni Ce/Al2 O3 催化剂 ,其孔径分布的变化以及活性物种Ni和助剂Ce向体相的迁移或流失 ,有可能是造成该类催化剂活性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型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在La2 O3 NiO/γ Al2 O3 催化剂上添加CaO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CaO后 ,催化剂活性明显提高 ,引发温度降低 ,CH4的转化率和CO的选择性升高 ,1 ?O 2 %La 1 2 %Ni/γ Al2 O3 是较适宜的催化剂在中低温区 ,随反应温度升高 ,CH4的转化率和CO的选择性升高 ,催化反应的适宜温度为 6 0 0℃~70 0℃ .  相似文献   
16.
余林  周晖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5):131-132
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淬火专用机床电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对系统的硬件和控制程序设计作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计算机对机床现场监控和工艺参数的调整,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提高专用机床工作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型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在CaO-La2O3-NiO/γ-Al2O3催化剂上添加CaO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aO后,催化剂活性明显提高,引发温度降低,CH4的转化率和CO的选择性升高,1%CaO-2%La-12%Ni/γ-Al2O3是较适宜的催化剂在中低温区,随反应温度升高,CH4的转化率和CO的选择性升高,催化反应的适宜温度为600℃-700℃。  相似文献   
18.
稀土基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Ce-La稀土助剂改性的Pt-Rh三效催化剂,采用各种表征手段和高温抗硫水热老化实验,考察了Ce-La稀土对Al2O3载体的热稳定性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La2O3的添加主要改善了载体Al2O3的高温高比表面性能;而CeO2的引入则明显地提高了CO和NO的催化转化活性,但对HC的转化几乎无影响,也促进了催化剂的抗硫水热老化性能,并且显著地拓宽了催化剂的三效窗口,这主要归因于CeO2的添加,它改善了催化剂上CO,HC和NO间的相互作用以及CeO2所持有的储氧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并结合表征结果,研究了稀土Ce的添加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表明,稀土Ce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还原的变价过程(Ce^4 →Ce^3 -e),其结果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催化剂的积炭,而且也阻滞了γ-Al2O3在高温、水蒸气存在的反应条件下的相转移过程,增强了催化剂抗烧结能力,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的损失,显著地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BET,XPS表征显示,经过较长时间反应的Ni-Ce/Al2O3催化剂,其孔径分布的变化以及活性物种Ni和助剂Ce向体相的迁移或流失,有可能是造成该类催化剂活性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江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省级尺度上分析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数据,以探索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动态分配格局及其准确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5.64~165.22 t/hm2,其乔木层生物量占94.2%以上。杉木林及其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而各林龄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而在中龄林和过熟林中则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叶>根>枝,而其他林龄中的排序均为树干>根>枝>叶。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杉木单株生物量(W)模型(W=0.266D2.069)及以胸径(D)和树高(H)为变量的模型(W=0.046 9(D2H)0.906 4)预测值小于测量值,且预测精度R2均为0.84,其精度和预测能力均低于以胸径、林龄(A)、密度(N)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W=11.497D1.847A0.082N-0.4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