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2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20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18篇 |
丛书文集 | 174篇 |
教育与普及 | 15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1篇 |
现状及发展 | 22篇 |
综合类 | 37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244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4.
大别造山带的去山根过程与机制:碰撞后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的大别山碰撞后岩浆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别山加厚镁铁质下地壳在143-131 Ma时发生部分熔融,生成低镁埃达克质岩;130 Ma左右加厚下地壳拆沉,引起了地幔上涌,产生了130 Ma以后的大规模镁铁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在大别山低镁埃达克岩形成同时,已折返至中地壳的北大别岩片也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北大别混合岩.本文论证了在山根垮塌前,诱发大别山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需要造山带加厚岩石圈地幔根先期发生了减薄.根据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地温梯度(6.6℃/km)和玄武质地壳熔融温度(1000℃),可估计在发生造山带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时,其下的岩石圈地幔厚度应减薄到小于45 km.据此,提出大别山两阶段去山根过程模型.岩石圈冷山根诱发的地幔对流导致在-145 Ma时岩石圈地幔突出部位被先减薄.它导致加厚镁铁质下地壳温度和地壳中下部地热增温率升高,并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导致了造山带下地壳弱化,加大其重力不平衡,从而引发加厚镁铁质下地壳的拆沉和山根垮塌.因此,软流圈对流侵蚀和加厚下地壳拆沉这两种岩石圈减薄机制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始于廿世纪初,尽管历史不长,但八十年来的发展很快,至今在农业、园林方面都已成为占有重要地位的技术。本世纪初,1902年(?)伯·兰特(Haber Landt)开始研究植物细胞离体培养问题。1934年怀特(White)在三角瓶中对番茄根进行继代培养取得成功,1936年又正式提出将“植物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在适当的离 相似文献
29.
讨论了一类含不确定转移率的非线性Markov跳变系统的L2-L∞模糊控制问题。系统模态间转移概率所包含的不确定性是未知且有界的。通过Takagi Sugeno模型模糊建模,获取了整个闭环模糊动态方程。基于L2-L∞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使得系统随机稳定且满足一定输入输出L2-L∞特性的模态依赖的模糊控制器存在条件。利用构造的Lyapunov Krasovskii函数,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给出了鲁棒L2-L∞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将其设计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仿真示例说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