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作者以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映秀-北川断裂和彭灌断裂的关键部位,对断错山脊、洪积扇、河流阶地、边坡脊、断层陡坎、河道锴断、冲沟侧缘壁位错、小路位错、公路位错、公路拱曲、构造裂缝、断层偏转、擦痕、挤压脊、坡中槽等汶川地震所导致的地表破裂和断裂带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貌测量,标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彭灌断裂的垂向断距和水平断距,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沿北东东向延伸,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倾角介于30°~40°之间.其中北川-映秀断裂带的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190 km,属于单侧多点破裂型,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垂直位错为1.60~6.00 m,水平位错为0.20~6.50 m;彭灌断裂的地表破裂出露于彭州磁蜂场-绵竹汉旺之间,长度为30~40 km,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垂直位错为0.39~2.00 m之间,水平位错为0.20~0.70 m.表明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存在逆冲运动分量和右行走滑运动分量,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根据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地貌的年龄测定资料,作者认为该区单条断裂的强震复发间隔在1~3ka.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制了龙门山地区的地质动力模型图,并认为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的近垂向挤出和垂向运动,导致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向东逆冲运动、龙门山构造带抬升和汶川特大地震.  相似文献   
12.
风力机轮毂和轴承螺栓联接接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SC.Marc/Mentat,对风力发电机组轮毂和叶片轴承螺栓联接部分进行接触分析,得到实际工况下的应力,找出了受力最大螺栓;对受力最大螺栓进行螺纹接触分析,得到了螺栓、轴承、轮毂的精确应力,有限元接触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材料的强度满足要求,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力机结构耦合振动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风力发电机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局限性,采用Pitt-Peter理论进行风力机气动力学的计算分析,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结构动力学分析;对某失速型600KW风力发电机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的模拟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动力学性能.但是由于虚拟样机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考虑的自由度较多,计算耗时较长,针对虚拟样机分析方法的这一局限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动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可以减少振动重分晰的时间,同时又能保证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于风力发电机组这类复杂的结构振动分析,要减少计算时间,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为风力机振动特性分析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际运行环境中,由于风剪、塔影等因素的影响,风轮平面内产生不平衡载荷,导致较大的叶尖变形,增加了叶片疲劳载荷,而统一变桨控制不能有效解决载荷不均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和干扰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采用风力机仿真分析软件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统一变桨比较。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降低了风剪条件下风力发电机主要部件所受的载荷,提高了机组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征的曲面模型重建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面重建就是根据曲面实物模型的点云,重建其几何和拓扑信息,并再现特征的过程,复杂曲面重建质量直接影响曲面产品的性能,影响后续设计分析和制造加工,为了提高重建曲面质量,满足产品对其光顺和精度要求,文章对曲面重建中的几何建模技术和光顺,连续性的束条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对基于特征的曲面模型重建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摩托车车身覆盖件3D模型设计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环境建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就虚拟现实技术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虚拟环境及虚拟一半建模方法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以室内虚拟环境建模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建立室内虚拟环境模型的总体设计目标、设计思想、设计准则及建模所采用的关键技术,采用面向对象和面向智能体的建模方法,使建模对象为可重用的、可交互的。对实际场景进行了层次结构划分,以便于场有效管理,并加速显示。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大功率风电机组新型传动系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行星齿轮传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功率风电机组的新型液力速度控制传动系,它包括风轮转子、行星齿轮增速机构、液力机械和同步发电机.建立了传动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并以MATLAB/ simulink为仿真平台建立了其仿真框图,对液力速度控制系统的速度调节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新型传动系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变速输入、恒速输出,并在速度调节特性中显示了很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它可以稳定电力的输出,提高风力的发电量,并减轻传动系统的尖峰负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摩托车向高速、大功率发展,发动机引起的振动已经成为影响摩托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某公司200 ml排量摩托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现象,在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之间增加弹性悬挂装置,使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发动机的常用激振频率,对悬挂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合理匹配其性能参数,改善系统的隔振性能,解决整车振动问题,从而提高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ADAMS的摩托车参数化虚拟样机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摩托车为研究对象,ADAMS/View系统为工具,利用ADAMS/View的二次开发技术,根据仿真模型的要求,开发了摩托车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解决了摩托车这类空间结构复杂的产品在ADAMS/View中的建模问题以及从其它CAD造型软件中导入模型存在信息丢失、模型规模偏大、后续仿真困难等缺点.利用该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根据摩托车的基本尺寸,方便地生成摩托车在ADAMS/View中的仿真模型,用于后续仿真;缩短摩托车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而且可以进行摩托车的系列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振动问题是困扰摩托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摩托车振动问题,在摩托车整车研发技术方向中,专门提出了整车匹配技术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及振动理论,应用国际通用的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结合一款摩托车,对摩托车进行匹配性能进行研究,从根源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摩托车振动问题的分析方法,缩短了摩托车的开发周期,并节省了产品的开发成本,对摩托车企业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